[实用新型]一种自清洗过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45454.1 | 申请日: | 2013-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0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徐根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根富;杭州环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9/50 | 分类号: | B01D29/50;B01D29/35;B01D29/6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洗 过滤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设备领域的过滤器,特别涉及到一种自清洗过滤器。
过滤器是输送介质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通常安装在减压阀、泄压阀、定水位阀或其它设备的进口端,用来消除介质中的杂质,以保护阀门及设备的正常使用。
现有技术中,设备安装后,由技术人员进行调试,设定过滤时间和清洗转换时间,过滤器待处理的水由入水口进入机体,水中的杂质沉积在不锈钢滤网上,由此产生压差。通过压差开关监测进出水口压差变化,当压差达到设定值时,电控器给水力控制阀,驱动电机信号,引发下列动作:电动机带动刷子旋转,对滤芯进行清洗,同时控制阀打开进行排污,整个清洗过程只需持续数十秒钟,当清洗结束时,关闭控制阀,电机停止转动,系统恢复至其初始状态,开始进入下一个过滤工序。采用上述技术的现有过滤器,主要是利用机械力的作用对滤芯或者滤网进行清洗,清洗过程需要消耗电能等能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可以在不采用动力装置的情况下,依靠水力离心装置,使水形成高速涡流,实现过滤器的自动清洗。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包括筒体,滤网,清洁器具,进、出液口及排污口,进、出液口及排污口分别设置有进/出液管道和排污管道,所述的筒体中部垂直设置有清洗管道,所述的清洗管道下端通过调节阀门与进/出液管道和清洗管道相连通,清洗管道上端设置有水力旋转装置,所述水力旋转装置由若干个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过水通道组成,水力旋转装置顶端封闭。当需要对过滤器清洗的时候,清洗水从水力旋转装置的过水通道中流出,由于过水通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清洗水喷射而出的时候,在清洗管道的外围形成螺旋旋转的涡流,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清洗水的水流流速很快,冲刷清洁器具随清洗水转动,强力冲刷滤网的表面,达到清洗滤网的目的。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清洗效果,增加内部压强,所述的排污管道下方连接着有虹吸涡流装置。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过滤面积,本发明所述的滤网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与筒体平行设置,所述的清洁器具布置于内、外两层滤网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洁器具为刮刷清洁圆盘或者带刷清洁球,并且清洁器具的密度采用小于1千克/立方分米(约为0.9千克/立方分米),使得清洁器具在非清洗状态下可以飘浮在滤网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力旋转装置过水通道的倾斜角度为30°,适合过滤器中的需过滤液体为水时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阀门为手动阀门或者气动阀门,工作人员可以手动控制清洗状态或者气动打开阀门自动化控制清洗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阀门为手动阀门或者气动阀门,工作人员可以手动控制清洗状态或者气动打开阀门自动化控制清洗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阀门连接设置有清洁控制器,清洁控制器通过比较进、出液口液体的压力,自动控制调节阀门的开启或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筒体上端有气源冲刷辅助装置,在过滤特殊液体时,通过增大筒内压强,增加清洁器具清洗滤网的能力。
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是:
1、在不采用动力装置的情况下,依靠水力离心装置,使水形成高速涡流,实现过滤器的自动清洗;
2、由于不采用动力装置,在节省制作成本的基础上,还起到节约能源的双重功效;
3、水力离心装置与排污虹吸装置配套使用,在过滤器的内部形成负压,使得过滤器中的一部分清水倒流,起到再次冲刷清洁器具的作用,进一步的加强清洗功效;
4、实现了自动和手动双重控制;
5、与同尺寸的过滤器相比,由于双层滤网的使用,增加了过滤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
6、适用不同流体过滤使用。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及过滤状态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及过滤状态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
图2:本发明装置在清洗状态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根富;杭州环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徐根富;杭州环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54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