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吸盘的勺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4774.5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6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爱仕达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1/04 | 分类号: | A47G21/0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盘 勺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带吸盘的勺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饭勺、汤勺等厨用的勺子在使用后因其勺体上沾有食物,需要特地预备一个容器来暂时放置勺子,以备再次使用。这样不仅占用了碗、盘等容器,而且放勺的容器放在桌面上也占用了桌面位置。若直接将沾有食物的勺子放置在桌面上,则十分不卫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时放置方便、卫生的带吸盘的勺子。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带吸盘的勺子,包括勺体和勺柄,其技术特征是,所述的勺子还包括一个吸盘,吸盘包括杆部和吸盘本体,勺柄上开有一供杆部穿过且与杆部紧配合的通孔。这一设置,使得勺子可通过吸盘吸附在饭煲、汤锅等烹饪用具上,放置方便、卫生。
作为改进,所述的杆体上形成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第一环状凸起靠近吸盘本体设置,第二环状凸起远离吸盘本体设置,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之间形成一环形卡槽;第二环状凸起上远离吸盘本体的一端形成一外径自吸盘本体向杆部方向逐渐减小的截锥段。这一设置,使得吸盘与勺柄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固;将吸盘推入到勺柄的通孔内的过程也更加方便、省力。
作为改进,所述的环形卡槽的宽度与设有通孔处勺柄的厚度相等。这一设置,使得吸盘和勺柄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固,吸盘的杆部不会在通孔内滑动。
作为改进,所述的吸盘一体成型。这一设置,使得吸盘的加工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吸盘为硅胶件。这一设置,使得吸盘的吸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增设一硅胶吸盘,勺子可以吸附在饭煲、汤锅等烹饪用具上,使用后不需要特地用一容器来暂时放置勺子,使得勺子的放置方便、卫生;第二,通过在吸盘的杆部上设置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形成一环形卡槽,环形卡槽与勺柄的通孔配合卡紧,并且由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对其限位,使得吸盘与勺柄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固,避免了吸盘从勺柄上脱离;第三,通过将第二环状凸起的远离吸盘本体的一端设置为截锥段,使得加工时将吸盘杆部压入通孔内的过程简单、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勺子为另一形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勺体,2、勺柄,21、通孔,3、吸盘,31、杆部,32、吸盘本体,33、第一环状凸起,34、第二环状凸起,35、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带吸盘的勺子,由勺体1、勺柄2和一体成型的硅胶吸盘3组成。吸盘3由杆部31和吸盘本体32组成,如图3所示的杆部31上形成第一环状凸起33和第二环状凸起34,第一环状凸起33靠近吸盘本体32设置,第二环状凸起34远离吸盘本体32设置(即靠近杆部31的外端),第一环状凸起33和第二环状凸起34之间形成一环形卡槽35;勺柄2上开有一供杆部31穿过且与环形卡槽35紧配合的通孔21,所述的环形卡槽35的宽度与设有通孔21处勺柄2的厚度相等;第二环状凸起34上远离吸盘本体32的一端形成一外径自吸盘本体32向杆部31方向逐渐减小的截锥段。
装配时,通过第二环状凸起34的截锥段将吸盘3的杆部31推入并穿过通孔21,直至环形卡槽35与通孔21卡合。使用时,可以通过吸盘3将勺子吸附放置在饭煲、汤锅等烹饪器具上。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爱仕达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爱仕达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47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