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排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3939.7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8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陆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摩多巴克斯汽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陈洪娜 |
地址: | 31503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气 歧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歧管。
汽车排气歧管能使废气在管道内产生涡流,能够强制性地驱出废气,为了提高排气效率,现有技术中有专利号为ZL200820166853.2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排气歧管》公开了这样一种排气歧管,该排气歧管包括有支管,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法兰,分别设置在所述支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用于排气歧管的连接安装;它的支管外表面镀有一层氧化铝陶瓷层,因为氧化铝这种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非常稳定,在高温下不会氧化,而且陶瓷熔点高适宜作为高温材料,使得镀有氧化铝的排气歧管对酸、碱、盐类以及熔融的有色金属均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镀有氧化铝的排气歧管的整理外观也更加美观,进一步提高了排气歧管产品的工艺性能。
但是,上述专利中排气歧管的各根支管的中心曲线长度又长又短并不一致,这就造成气流通过各根支管的时间会有先后而不一致;先从一根支管出气端排出的气流会迅速沿管路形状向周围填充,其中就包括另外几根支管,即先排出的气流会对其他支管的气流造成干扰,产生回压力,影响排气效率。此外,上述普通排气歧管各根支管的出气端成形角度不一致,这就使得各根支管的气流从出气端排出后会相互碰撞,产生多股冲击波,接触管壁后发出巨大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排气效率高且噪音低的汽车排气歧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排气歧管,包括有四根支管,每一所述支管分别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根支管的气流中心曲线长度分别相等,并且每一所述支管的气流中心曲线在出气端的延长线为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排气歧管,包括有四根支管,每一所述支管分别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根支管的气流中心曲线长度分别相等,并且每一所述支管的气流中心曲线在出气端的延长线为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四根支管的出气端均通过同一管接头与三元催化器连接,所述四根支管的进气端则通过同一四孔进气法兰与发动机缸体的排气口相连,并且,每根支管的进气端对应一个汽缸的排气口。
为了避免焊疤高出支管而引起严重的涡流现象,使得排气更加顺畅,作为优选,所述进气法兰具有四个连接孔,每一所述连接孔为包括有内圈和外圈的阶梯孔,每一所述支管的进气端插设于对应连接孔的内圈中,每一所述支管与对应连接孔的外圈之间形成缝隙,所述支管与进气法兰之间焊接固定于所述缝隙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调整各根支管的形状(如加大中间两根支管的变形程度)将各根支管的中心线长度设计成等长,使得各汽缸的废气通过排气歧管的时间接近一致,就避免了各汽缸之间的排气脉冲混乱;其次,由于各根支管的气流从出气端排出的时间接近一致,能有效降低排气背压(排气背压是影响发动机排气效率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排气效率;再者,改进了气流的排出角度,各支管气流的中心曲线在出气端的延长线接近平行,有效减少了各支管气流之间的碰撞对冲,进而降低了噪音。
图1为本的排气歧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歧管气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歧管气流示意图。
图3为普通排气歧管的气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排气歧管,该排气歧管包括有四根支管,分别为第一支管1、第二支管2、第三支管3和第四支管4,每一支管均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并且,上述四根支管的出气端通过同一个管接头5与三元催化器连接,上述四根支管的进气端则通过同一个进气法兰6与发动机缸体的相应排气口相连,每根支管的进气端对应一个汽缸的排气口。
为了避免焊疤高出支管而引起严重的涡流现象,使得排气更加顺畅,进气法兰6具有四个连接孔61,每一连接孔61为包括有内圈和外圈的阶梯孔,每一支管的进气端插设于对应连接孔61的内圈中,每一支管与对应连接孔61的外圈之间形成缝隙,支管与进气法兰6之间焊接固定于缝隙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摩多巴克斯汽配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摩多巴克斯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39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