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通锥警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3027.X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4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忠 |
主分类号: | E01F9/012 | 分类号: | E01F9/012;F21V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潘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交通锥,尤指一种可拆装的交通锥。
背景技术
交通锥,其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警示功能,借助交通锥所围绕的区域,以警示或禁止通行的意思。日间摆放交通锥,因视线清晰,较易被驾驶人或行人所注意,误入的机率较低,但在夜间、雨天等等视线不良时,必须依赖外界的光线照明或在其交通锥表面贴设反光片,借以将外界投射的光线反射,加强警示功能;前述的交通锥其可以引起驾驶人注意的距离仍是相当有限,因此驾驶人误闯的机率仍高,容易造成危险,此外由于多是以数个交通锥叠放,在收纳上依然不方便。
三角警示牌,其主要目的在于当驾驶人的车辆故障时,可将该三角警示牌置放于故障车辆后方,以达到提醒后方来车避免追撞的目的;而且往往在施工区域常会停有施工车辆,为此作业人员必须同时携带交通锥及三角警示牌,如此更造成携带及作业的不便利性。
目前有关于提升交通锥附加功能与实用性的先前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372359号《交通锥发光警示结构》,包含一交通锥本体、一警示灯及一指挥棒,其中交通锥本体顶端设有一定位部,警示灯是由一发光模块与一基座组成,握把末端结合一封盖封闭,该封盖成圆套状,另端可与警示灯插柱下端组接,使指挥棒悬吊于交通锥本体内部;借此,可达到双重的发光警示效果,并且可依需要将指挥棒自交通锥本体内取出单独使用,只是其并未能解决交通锥与三角警示牌携带及收纳的问题。另,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327517号《故障三角警示牌》,包含一三角板体、数个发光二极管及一电源装置,该三角板体具有一穿孔,该些发光二极管设于该三角板体上,并沿着穿孔周围排列,该电源装置连接该发光二极管,供应电力使该些发光二极管发光,也可将三角板体拆为三板体,两两板体相接形成一三角形,该故障三角警示牌使用该些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作为警示光源,不但光传播距离远,可使后方来车提早察觉前方有事故产生,然同样未能解决交通锥与三角警示牌携带及收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交通锥本体、三角警示牌及灯具结合为一体,使其分离后有独立的功能,为提高其实用性与附加价值。
一种交通锥警示装置,其包含:一交通锥本体,其一端设有一定位部、另一端设有一第一结合部、该两端之间设有一缩合部;一底座,具有一第二结合部及一支撑部,该底座的一面设有该第二结合部,另一面设置该支撑部,该第一结合部可与该第二结合部对位结合,当该交通锥本体与该底座分离时,该底座可借助该支撑部伫地而立。
该支撑部具有一支撑架、一枢轴、一卡掣件及数个卡槽,该支撑架一端设有该枢轴,另一端设有该卡掣件,该枢轴与该卡掣件分别结合所述数个卡槽,所述数个卡槽设置于该底座上,该支撑架具有数个强化肋条。
交通锥警示装置,另设置一灯具,该灯具与该交通锥本体的定位部对位结合。
灯具包括一灯具本体及一结合端,该结合端与该定位部结合,该结合端为一个环槽,该定位部为一孔槽。
该底座可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该底座可设置一反光表面。
该底座可设置一发光模块。
该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为圆形。
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皆设有螺纹结构。
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为正方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以扣合、嵌合、紧迫方式对位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该第一及第二结合部将该交通锥本体与该底座分离,再以该支撑部将该底座伫地而立,达到警示的效果,若于夜间时,还可结合该灯具,达到增加照明的效果,而借助该交通锥本体与该底座的组合,则可达到容易携带及方便收纳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交通锥缩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各部件分解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底座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底座与支撑架结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各部件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灯具与交通锥本体结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底座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底座与交通锥本体分离的使用状态图。
【符号说明】
1、交通锥本体 11、缩合部 12、第一结合部
13、定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忠,未经陈文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30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