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锥连体水力流旋流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42234.3 | 申请日: | 2013-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8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基;刘伟;方世祥;李耀伟;李海兵;李红艳;靳玮;陆伟才;杨至平;方福跃;郭云;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4C5/103 | 分类号: | B04C5/103;B04C5/12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媛德;范严生 |
| 地址: | 6506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体 水力 流旋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级脱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水力旋流分级脱泥的设备。
技术背景
在磷资源利用中,应用不同规格水力旋流器生产粉磷精矿,将-10μm的矿泥作为尾矿丢弃。水力旋流器还具备有把矿浆中的全粒级分出+74μm,+38μm,+ 19μm,+ 10μm ,+5μm 和-5μm多种粒级的功能。水力旋流器已经是有色、黑色、非金属,磷资源综合利用不可缺少的设备。现有的水力旋流器结构图如图一所示,它是由外溢流管a、内溢流管b、进浆管c、筒体d、锥体e和沉砂咀f六部件组成,符合工艺条件的矿浆用渣浆泵打入到进浆管c,进入筒体d,经筒体d予分级分配后,矿浆进入锥体e,经过锥体e离心力场分级、脱泥后,矿粒粗的、比重大的从沉砂咀f排出,成为沉砂产品。而矿粒细的、比重轻的从内溢流管b经外溢流管a排出器外,成为溢流产品。
该设备的缺陷是筒体d与锥体e的结合部有一个较大的沟槽,这是筒与锥分体造成的。沟槽会导致强烈的紊流和锥体能量的损失,从而影响分级、脱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筒体与锥体连为一体,消除筒体与锥体结合部的沟槽,消除结合部强烈的紊流,减少锥体离心力场能量的损失,从而提高分级、脱泥效率的水力旋流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锥连体水力流旋流器,它由外溢流管、内溢流管、进浆管、筒锥连体和沉砂嘴组成,内溢流管位于外溢流管内部并通过法兰与筒锥连体的顶端连接,在筒锥连体的上方侧壁上连接有进浆管,筒锥连体的底部末端连接有沉砂嘴。
本发明所述的水力旋流器,改变现有技术中的筒体和锥体分体制作法兰连接的方式,而是用一种筒锥连体的模具把筒锥体一次制作出来。这样筒体与锥体的结合部自然过渡,工作面近似流线,平顺光滑,紊流小,能量损失小,确保了水力旋流器应有的分级脱泥效率。旋流器规格Ф25~Ф150。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外溢流管,2-内溢流管,3-进浆管,4-筒锥连体,5-沉砂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水力旋流器结构,如图2所示,它由外溢流管1、内溢流管2、进浆管3、筒锥连体4和沉砂咀5组成,内溢流管位于外溢流管内部并通过法兰与筒锥连体的顶端连接,在筒锥连体的上方侧壁上连接有进浆管,筒锥连体的底部末端连接有沉砂嘴。将符合工艺条件的矿浆,用渣浆泵打入到进浆管3进入筒锥连体4,经过筒体予分级分配后,由于筒锥结合部没有沟槽,矿浆平顺进入锥体离心力场进行分级、脱泥。矿粒粗的,比重大的从沉砂咀5排出,成为沉砂产品。矿粒细的,比重轻的从内溢流管经外溢流管排出器外,成为溢流产品。
技术背景与发明实施实例见表1、表2、表3。
专业术语:
E10:以10微米计的分级效率。
技术背景与发明实施实例对比结果 表1
技术背景与发明实施实例对比结果 表1
技术背景与发明实施实例对比结果 表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22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缸式粉末喷枪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了N级并联回转型冷却系统的气流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