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1879.5 | 申请日: | 2013-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5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树强 |
主分类号: | E04F17/02 | 分类号: | E04F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 风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厨房或卫生间排风使用的变压式排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变压式排风道内部导向管剖面多为方形,变压板多为拱形,且上下部分安装在风道壁上,使风道的整体截面变小,存在的问题是通风效率低,施工容易堵塞,使用当中有死角,易形成涡流,对往上排放的气流形成阻碍,容易串烟、串味。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变压式排风道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部结构简单、实用、无涡流、占地面积小、杜绝串烟串味的变压式排风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位于风道本体侧边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进风口内部连接风道本体侧壁的导向管、及与导向管平行放置的变压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管下端截面为弧形,半包围进风口,导向管上端与风道本体侧边形成一个出风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压板的两边分别与风道本体的侧壁相连,并与导向管间隔一定距离,将风道本体分为上下贯通的两条气流通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压板下方折弯一定角度,或上方折弯一定角度,或中间折弯一定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通过设置导向管及变压板,根据流体伯奴利现象使得排风效果十分顺畅,在不开风机的情况下进风口呈负压状态,并且变压板截面很小,风道内部组件无死角,不会产生涡流,排放效率高,占用空间小,防止串烟串味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的导向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的变压板上方折弯一定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的变压板中间折弯一定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1、位于风道本体侧边的进风口2、位于进风口内部连接风道本体侧壁的导向管3、及与导向管平行放置的变压板4;所述导向管下端截面为弧形,半包围进风口,导向管上端与风道本体侧边形成一个出风口5;所述变压板的两边分别与风道本体的侧壁相连,并与导向管间隔一定距离,将风道本体分为上下贯通的两条气流通路,所述变压板下方折弯一定角度。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变压板还可以设为上方折弯一定角度,或中间折弯一定角度。
当下层往上排的气流由进风口2经过导向管3和变压板4的位置时,截面变小,根据流体伯奴利现象会形成压力较大急速流动的气流,当气流到达导向管3与变压板4的上端时由于惯性的原理对导向管3内的气流产生负压并形成引射作用,使得排风效果十分顺畅。
在不开风机的情况下进风口呈负压状态,并且变压板4截面很小,风道内部组件无死角,不会产生涡流,排放效率高,占用空间小,杜绝了串烟串味的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树强,未经吴树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18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伸缩性无残留物平顶液体容器
- 下一篇:金针菇菌种保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