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冰箱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0963.5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8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战军;杨站停;杨现军;杨现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战军 |
主分类号: | F25D23/12 | 分类号: | F25D23/12;F24C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63411 河南省驻***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炉,尤其涉及一种微波冰箱炉。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微波炉、冰箱的使用更加广泛了,但是现有的冰箱,靠氟利昂制冷,会产生大气污染,不够环保,而且价格昂贵,而且只能进行冷藏,加热做饭需要使用燃气、煤灶等装置,这样不仅占用空间较大而且性价比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以进行做饭,而且可以进行物品冷藏的微波冰箱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微波冰箱炉,包括上、下两个箱体,上下箱体之间设置有隔离腔,所述的箱体的侧面都设置有开箱门,开箱门上设置有门把手,所述的上箱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可以关合的开口窗,开口窗内设置有电子制热片,电子制热片下方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的上箱体与下箱体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的管道的中间设置有管道开关,所述的半导体制热制冷片的制热端设置在上箱体内,制冷端设置在下箱体内,所述的第二风机设置在制热端,所述的空气压缩机设置在下箱体内且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管道相连,所述的微波冰箱炉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开关,所第一开关连接第一、第二风机、电子制热片和半导体制热制冷片,第二开关用于连接空气压缩机。
所述的隔离腔为不密封腔体。
所述的下箱体内表面设置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两个箱体的组合分别进行制热即为做饭和制冷即为冷藏。通过使用电子制热片发热,同时通过半导体制热制冷片的制热端进行辅助加热,从而达到做饭所需要的温度。不做饭时,调节半导体制热制冷片,使制冷端进行工作,从而达到冷藏目的,而且通过空压机可以使两个箱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这样在不做饭时可以把制热的箱体利用为制冷箱体达到合理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微波冰箱炉,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3,上、下箱体之间设置有隔离腔2,所述的上、下箱体的侧面都设置有开箱门,开箱门上设置有门把手,上箱体1的开箱门为20,门把手为12,下箱门3的开箱门为21,门把手为13。还包括电子制热片15、第一风机4、第二风机5、半导体制热制冷片6、空气压缩机10、第一开关16和第二开关开关17,所述的上箱体1的端面设置开口窗14,所述的开口窗14可以关合,开口窗14下方设置有电子制热片15,电子制热片1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风机4,所述的上箱体1与下箱体3通过管道9连通,所述的管道9的中间设置有管道开关11,所述的半导体制热制冷片6的制热端7设置在上箱体1内,制冷端8设置在下箱体3内,所述的第二风机5设置在制热端7,所述的空气压缩机10设置在下箱体3内且空气压缩机10的出气口与管道9相连,所第一开关16连接半导体制热制冷片6、第一、第二风机和电子制热片15,第二开关17用于连接空气压缩机10。
所述的隔离腔2为不密封腔体。不密封腔体可以使上、下箱体隔离开时热交换达到最小值。
所述的下箱体3内表面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使其内部温度保持稳定,使冷藏效果更佳。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做饭时,打开开口窗14,关闭管道开关11,打开第一开关16,调节半导体制热制冷片6到制热端7工作,此时电子制热片15通电,发热,第一风机4和第二风机5同时工作,热风通过风机向上通过开口窗14吹出,把锅放置在电子制热片15上即可做饭。
当做完饭后,需要对物品冷藏,则可以调节半导体制热制冷片6到制冷端9工作,此时下箱体3就可以进行冷藏物品。如果物品较多,则关闭开口窗14,打开管道开关11,闭合第二开关17,此时空气压缩机10进行工作,下箱体3的冷空气被压缩后通过管道9输送到上箱体1内部,此时上箱体也可以进行冷藏物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战军,未经杨战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0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大花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β-琼胶酶及重组表达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