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折叠手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0887.8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7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伟 |
主分类号: | B62K21/14 | 分类号: | B62K21/14;B62K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自行车 折叠 手把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手把,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折叠手把结构。
背景技术:
折叠自行车具有折叠后体积小、重量轻、搬运方便、存放空间小,还可以放在小车的后备箱内等优点。基于有这些优点,近年来折叠自行车让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和年轻人喜欢和接受,也越来越流行。
车手把是自行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又是自行车中横向尺寸最大的部件,因此,设计折叠手把成为折叠自行车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折叠手把的好坏首先要考虑它的折叠性能,关于车手把的折叠性,目前折叠手把结构普遍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在进行折叠实际操作时,用手指进行按压铜珠,由于铜珠头接触面积小,手指摁上去较吃力而且会让操作者感觉疼痛不舒服,同时也存在卡手的隐患;二是手把夹与铜珠的配合处设计成开口状,时间久后手把夹与铜珠的卡位会变大,随之铜珠就会掉出,在这种情况下对正在骑行的人来说,安全就没有任何保障。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轻便、连接可靠、使用安全的自行车折叠手把结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折叠手把结构,包括手把夹、手把、铜珠和弹簧,其中,手把与手把夹活动配合,弹簧一端与铜珠抵顶,另一端与手把抵顶,还包括一摁压键和一铜珠支架,所述铜珠封闭设置在所述手把夹上,所述铜珠支架一端与所述摁压键连接,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铜珠上。
所述手把夹上开设有一孔,所述铜珠设置在所述孔内。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设有摁压键,在进行折叠实际操作时,只需轻轻将按压摁键往下压,铜珠也往下,脱离手把夹上的孔,轻松实现折叠,不会感觉吃力而且也不会让操作者感觉疼痛不舒服,同时也不存在卡手的隐患。
2、铜珠封闭设置在手把夹上,这样铜珠就不会掉出,安全就有保障。
3、结构简单、操作轻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折叠手把结构,包括手把夹1、手把2、铜珠3和弹簧4,其中,手把2与手把夹1活动配合,弹簧4一端与铜珠3抵顶,另一端与手把2抵顶,还包括一摁压键5和一铜珠支架6,铜珠3封闭设置在手把夹1的孔内,这样铜珠就不会掉出,安全就有保障。铜珠支架6一端与摁压键5连接,另一端套设在铜珠3上。在进行折叠实际操作时,只需轻轻将按压摁键5往下压,铜珠3也往下,脱离手把夹1上的孔,轻松实现折叠,放手后在弹簧4的作用下实现复位,不会感觉吃力而且也不会让操作者感觉疼痛不舒服,同时也不存在卡手的隐患。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伟,未经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08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