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门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39440.9 | 申请日: | 2013-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金成辉;张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成辉;张江波 |
| 主分类号: | F16K31/53 | 分类号: | F16K31/53;F16H55/22 |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黄乙轶 |
| 地址: | 325102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平面 二次 包络 蜗杆 传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专用的传动装置,用于配置各类大型、中型、小型、高压、中压、低压等阀门的关闭与开启的阀门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阀门专用蜗杆传动装置是采用普通阿基米德圆柱蜗杆传动,传动效率低,耗能大,输入扭矩受到限制,输出扭矩力小,滑润性能差,同时还存在以下缺陷:
(1)、因普通阿基米德圆柱蜗杆在转动中蜗杆含蜗轮的齿数只有1(1/2)齿,啮合只有1齿,由于蜗杆传动副需要承受大输入扭矩,由于承载能力较低容易产生断齿;
(2)、蜗轮蜗杆磨损较快,在使用中蜗杆与蜗轮长期工作在一个面上,由于压强较大,难以产生润滑油膜,使用电动驱动,机温油温过高,密封困难;
(3)、普通圆柱蜗杆在制造与加工中对齿面难以进行高精磨削,所以蜗杆齿面难以产生高硬度,如果整体淬火,蜗杆变形较大,无法确保蜗杆精度,使用时会产生忽轻忽重,使蜗轮受力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的阀门专用蜗杆传动装置缺点,进一步提高阀门专用传动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性能优秀、承载能力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阀门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解决的技术方案是:阀门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包括相啮合的蜗轮和蜗杆,蜗杆具有至少三个轮齿,所述蜗杆轮齿包含一中央轮齿,蜗杆轮齿呈以该中央轮齿为中心并且随着远离中央轮齿而逐渐增大齿高的排列,蜗杆轮齿的齿顶形成的弧线与蜗轮蜗齿的齿根形成的弧线相互重合,蜗杆轮齿的齿顶形成的弧线、蜗杆轮齿的齿根形成的弧线以及蜗轮蜗齿的齿顶形成的弧线均呈以蜗轮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阀门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作为专用于阀门启闭的传动副使用,为多齿同时啮合、双线接触、工作齿面宽、齿面压强低、润滑条件好、机温低、当量曲线半径大、传动效率高、承载能力大、齿面易磨削加工、齿面可达高硬度、高精度、传动轻巧、接触点的法向速度大、接触应力小、易形成油膜。由于工业阀门启闭时只是瞬间载荷(扭矩)很大,但是一些大型阀门常年只是低速偶尔启闭的特点,该结构与传统使用的阿基米德蜗轮蜗杆传动比较,在材料和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承载能力提高3~4倍,传动效率提高10%以上,使用寿命可以提高10倍,在承载同样扭矩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蜗轮箱体积及重量仅为传统蜗轮箱的 1/3,传动效率可以从30%~35%提高至45%~50%,使用寿命更可提高10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阀门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实施例,包括箱体1,与箱体1配合的定位法兰2和分度法兰3,在箱体1内设置相啮合的蜗轮4和蜗杆5,还在定位法兰2和分度法兰3上设置定位销6,定位销6是由于阀门开启的与关闭后的时间较长,怕受到人为与自然等因素影响,使蜗杆5转动,就将定位销6插入分度法兰3内,以防阀芯与阀瓣变动,以确保安全。安装时,拨出定位销6,旋转90度,将螺母套入蜗轮4内孔安装好,再安装在阀门转动向的法兰上,一边转动蜗杆5让阀杆螺纹进入螺母内,待两法兰配合到位,对准安装孔拧紧螺栓即可。
如图1、图2所示,蜗杆3具有至少三个轮齿8,优选蜗杆3的轮齿8数目为3至8之间的任一数值,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蜗杆3具有7个轮齿8,该7个蜗杆轮齿8包含一中央轮齿81,蜗杆的其余轮齿8呈以该中央轮齿81为中心并且随着远离中央轮齿81而逐渐增大齿高的排列,即是轮齿8越往外则具有越高的齿高,蜗杆轮齿8的齿顶形成的弧线与蜗轮4蜗齿的齿根形成的弧线相互重合,蜗杆轮齿8的齿顶形成的弧线、蜗杆轮齿8的齿根形成的弧线以及蜗轮4蜗齿的齿顶形成的弧线均呈以蜗轮4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蜗杆5的模数为1毫米至24毫米之间的任一数值,蜗杆5与蜗轮4的传动比为10至100之间的任一数值,选取的蜗杆5、蜗轮4参数更适合作为传动装置配置于各类大型、中型、小型、高压、中压、低压等阀门的关闭与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成辉;张江波,未经金成辉;张江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94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