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条码票识别的客流超负荷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8708.7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5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向生建;蒋蓉穗;罗亮;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方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条码 识别 客流 超负荷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条码票识别的客流超负荷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日益拥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所以公共交通客流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公共交通场站的运行压力也越来越大,客流超负荷报警系统能够准确的检测交通场站的客流情况并在超负荷时发出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对客流进行调度指挥并及时优化应急措施,保证交通场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目前现有的客流监控技术通常是基于摄像和电视监控器,通过在人员密集场所安装视屏或红外传感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监控室,通过现场状况的实时显示进行大致估计达到监控和分析等目的,这种监控方式必须依赖一定数量的监控设备,反映的主要是客流密集程度信息,而且只能反映实时信息,无法准确并更深层次地反映客流的真实情况,更无法发掘客流的趋势和规律,不能适应智能化管理的需要,更无法判断客流是否超过场站的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条码阅读器对客流量进行实时检测,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可以将信息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当客流量超过负载时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保证交通场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于条码票识别的客流超负荷报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条码票识别的客流超负荷报警系统,它包括条码阅读器、单片机、计数器、主控MCU、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的条码阅读器输出端经单片机连接于计数器,计数器输出端连接于主控MCU的一个输入端,主控MCU的另一个输入端输入最大负荷阀值,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显示电路,显示屏经显示电路连接于主控MCU,报警装置连接于主控MCU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和警示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条码阅读器由透镜组单元、条码解码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接口单元组成,所述的透镜组单元输出端连接于条码解码单元输入端,条码解码单元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输入端相连接,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端连接于接口单元输入端,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包括去噪电路、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去噪电路输出端连接于放大电路输入端,放大电路输出端与滤波电路输入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条码阅读器对客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信号处理单元对信号进行去噪、放大、滤波等处理,检测信息准确可靠;
2)本实用新型能够将交通场站内客流量检测信息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当客流量超过负载时及时发出报警,在第一时间提醒工作人员调度安排工作并及时优化应急措施,保证交通场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信号处理单元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基于条码票识别的客流超负荷报警系统,它包括条码阅读器、单片机、计数器、主控MCU、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的条码阅读器输出端经单片机连接于计数器,计数器输出端连接于主控MCU的一个输入端,主控MCU的另一个输入端输入最大负荷阀值,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显示电路,显示屏经显示电路连接于主控MCU,报警装置连接于主控MCU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和警示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条码阅读器由透镜组单元、条码解码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接口单元组成,所述的透镜组单元输出端连接于条码解码单元输入端,条码解码单元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输入端相连接,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端连接于接口单元输入端,如图2所示,信号处理单元包括去噪电路、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去噪电路输出端连接于放大电路输入端,放大电路输出端与滤波电路输入端相连接。负责直接检测乘客进站和出站信息的条码阅读器实时检测客流信息并进行预处理,然后将检测信息发送至对信息进行判定的单片机,经单片机进行判定处理的信息进入计数器进行计数,主控MCU将计数器的输出值与最大负荷阀值进行比较,并将检测结果和比较结果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出来,当计数器的输出值等于或大于最大负荷阀值时及时进行声光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方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方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8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柱周界报警控制器
- 下一篇:灯具材料老化测试电路、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