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裂解炉进料装置排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8637.0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广禧;黄照坚;黄建权;黄俊贤;刘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广禧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0 | 代理人: | 夏屏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解炉 进料 装置 排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裂解炉进料装置排线机构属于垃圾处理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为垃圾裂解炉进料装置配套使用的执行机构——裂解炉进料装置排线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垃圾裂解炉要处理的垃圾品种是多种多样的,有秸梗垃圾、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甚至是多种垃圾混合在一起,各种垃圾的密度、体积、重量不一样,进料的时候,往往大块的,重量轻的垃圾悬浮在裂解炉的半空或者上部,阻碍其它垃圾进到炉的底部,造成裂解炉底部燃烧区的垃圾疏松,或者燃烧区烧空等现象,目前的垃圾裂解炉大部分没有配备进料装置,更甚没有配备进料装置的执行机构,导致炉内的垃圾裂解不完全,不充分,垃圾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把多种混合垃圾顺利地输送到裂解炉内的裂解炉进料装置排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措施来达到的, 裂解炉进料装置排线机构由吊环、绳锁、钢丝绳I、滚轮I组件、滚轮II组件、铰盘组件、联轴、钢丝绳II、防脱轮组件组成,吊环、绳锁、滚轮I组件、滚轮II组件、铰盘组件均为两个,防脱轮组件为四个,铰盘组件分为两个,铰盘组件I和铰盘组件II,铰盘组件I和铰盘组件II左右对称安装在支承方管上,铰盘组件I的铰盘轴与铰盘组件II的铰盘轴一端通过联轴连接成为一体,另一端分别通过电磁离合器I和电磁离合器II与传动机构I和传动机构II连接。铰盘组件I和铰盘组件II的铰盘上的两根钢丝绳I和钢丝绳II的缠绕方向一致。两个滚轮I组件分别安装在折叠式进料管机构的出料管支承架I的两侧。两个滚轮II组件分别安装在折叠式进料管机构的出料管支承架II的两侧。防脱轮组件为四个分别安装在每个滚轮I组件和滚轮II组件的侧边,防止钢丝绳脱离。两个吊环分别固定在折叠式进料管机构底部的两侧。钢丝绳I一端穿过折叠式进料管机构底部一侧的吊环,用绳锁锁紧,另一端穿过折叠式进料管机构的同侧导线杆孔、滚轮I组件和滚轮II组件,缠绕在铰盘组件I的铰盘上;钢丝绳II一端穿过折叠式进料管机构底部另一侧的吊环,用绳锁锁紧,另一端穿过折叠式进料管机构的同侧导线杆孔、滚轮I组件和滚轮II组件,缠绕在铰盘组件II的铰盘上;钢丝绳I和钢丝绳II的缠绕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在传动机构驱动下把折叠式进料管机构提起,放下,能够把多种混合垃圾顺利地输送到裂解炉内,减少炉内垃圾间的气隙,使得垃圾裂解完全,充分,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中的A向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铰盘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滚轮I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滚轮II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防脱轮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吊环1、绳锁2、钢丝绳I3、滚轮I组件4、滚轮II组件5、折叠式进料管机构6、支承方管7、电磁离合器I8、传动机构I9、铰盘组件10、铰盘组件I10-1、铰盘组件II10-2、联轴11、六角头螺栓12、电磁离合器II13、传动机构II14、钢丝绳II15、防脱轮组件16、铰盘轴101、轴承盖I102、轴承103、轴承盖II104、铰盘105、铰盘座106、转轴41、轴承42、滚轮I43、螺母44、轴承座51、轴承盖52、轴承53、转轴54、滚轮II55、紧定螺钉56、转轴161、轴承162、防脱轮163、螺母1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广禧,未经黄广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86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
- 下一篇:主动阵列基板上的静电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