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保护耳膜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7992.6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2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姜涛;窦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中环亚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1/08 | 分类号: | A61F1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莫琪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保护 耳膜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耳膜保护耳塞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人工保护耳膜机构,作为人体耳膜保护耳塞组件,装配在耳塞的硅胶外套内构成人体耳膜保护耳塞整体,在诸如水下高水压作业、陆地高气压作业、高噪音的环境下,使用人体耳膜保护耳塞来保护工作人员的耳膜安全。
背景技术
在水下的高水压作业、陆地高气压作业、高噪音等环境下,环境压力作用会对工作人员的耳膜造成伤害,为避免高压直接冲击作业者耳膜(鼓膜),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通常采用佩戴耳塞的方法来保护工作人员耳膜安全。现有的耳塞通常由硅胶或塑胶成型,通过耳塞减压,还可通过耳塞中心小孔形成听力通道。
现有的耳塞虽然可以减小在高水压、高气压、高噪音环境下对作业者耳膜(鼓膜)的伤害,然而由于耳塞中心小孔的存在,通透小孔未能将耳膜(鼓膜)与外部隔绝,所以不能完全避免在高压作用下,水、气从小孔灌入耳内,所以现有的耳塞不能完全避免高压直接冲击作业者耳膜(鼓膜),如果取消通透小孔,则会失去作业者的听力通道,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和设计一种新的人工保护耳膜机构结构,将其应用于人体耳膜保护耳塞,实现在高水压、高气压作业、高噪音环境下,即能避免高压直接冲击作业者耳膜(鼓膜),又能保留畅通的听力通道的效果,通过技术改造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前市场上还未有此类可保护人体耳膜(鼓膜)的装置,文献中也无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人工保护耳膜机构的设计方案,通过结构上的改进,用PET薄膜将作为听力通道的通孔隔绝保护膜,使其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PET薄膜张力一致性好的特点,实现在高水压、高气压作业、高噪音环境下,即能避免高压直接冲击作业者耳膜(鼓膜),又能保留畅通的听力通道的效果。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人工耳膜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底座、PET薄膜和上帽组配而成,所述底座的形状为空腔锥体状,底座的下部是底盘、底座的中部是座身,座身上有定位块;定位块用于与硅胶外套内壁定位槽配合;底座的中心加工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上口边沿加工有子母扣结构的半圆凹槽;
所述上帽的形状为空腔圆柱,圆柱上底中心为通孔,圆柱上底内壁下部的内腔为锥体状,上帽上底内壁平面上加工有子母扣结构的半圆凸缘;底座的座身的外壁直径和上帽的内壁直径尺寸相配合;座身上口边沿的半圆凹槽与上帽上底内壁平面上的半圆凸缘相配合,装配构成子母扣结构;底座的中心通孔与上帽的通孔贯通;
所述PET薄膜置于半圆凹槽与半圆凸缘之间,由半圆凹槽与半圆凸缘绷紧后扣牢,由底座、PET薄膜和上帽依次装配构成人工耳膜保护机构整体。
底座的座身锥体的锥度为5度,圆柱上底内壁下部的内腔锥度为5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用PET薄膜将作为听力通道的通孔隔绝保护膜,使其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PET薄膜张力一致性好的特点,实现在高水压、高气压作业、高噪音环境下,即能避免高压直接冲击作业者耳膜(鼓膜),又能保留畅通的听力通道的效果。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人工耳膜保护机构的爆炸图;
图2是应用人工耳膜保护机构的耳塞总装图;
图3 是PET薄膜形成的保护膜示意图。
图中:1.底座,2.PET薄膜,3.上帽,4.硅胶外套;11.底盘,12.座身,13.定位块,14.中心通孔,15.半圆凹槽;31.通孔,32.半圆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人工耳膜保护机构,由底座1、PET薄膜2和上帽3组配而成,所述底座1的形状为空腔锥体状,底座1的下部是底盘11、底座1的中部是座身12,座身12上有定位块13;定位块13用于与硅胶外套4内壁定位槽配合;底座1的中心加工有中心通孔14,中心通孔14上口边沿加工有子母扣结构的半圆凹槽15;
所述上帽3的形状为空腔圆柱,圆柱上底中心为通孔31,圆柱上底内壁下部的内腔为锥体状,上帽3上底内壁平面上加工有子母扣结构的半圆凸缘32;底座1的座身12的外壁直径和上帽3的内壁直径尺寸相配合;座身12上口边沿的半圆凹槽15与上帽3上底内壁平面上的半圆凸缘32相配合,装配构成子母扣结构;底座1的中心通孔14与上帽3的通孔31贯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中环亚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市中环亚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79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