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斜板式电滤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7819.6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5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瞿广飞;刘玉环;宁平;谢于柄;尹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 | 分类号: | C02F1/46;C02F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板式 电滤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级斜板式电滤床,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铁碳床处理法是金属铁处理废水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对有毒有害、高浓度COD废水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铁碳法也有其缺点,主要是(1)铁屑在酸性介质中长期浸泡后易于板结成块,造成堵塞,形成沟流,使操作困难,处理效果降低;(2)铁在酸性条件下溶出的铁量较大,加碱中和后产生的泥渣量多。
重金属废水主要是指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属的废水。目前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化学沉淀法,包括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沉淀法、化学还原法、电化学法和高分子法;物理处理法,包括吸附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蒸发和凝固法等;生物处理法,包括生物絮凝法、生物化学法和植物修复法。
传统的方法处理重金属废成本高、反应慢、易造成二次污染、对于低浓度的重金属难处理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斜板式电滤床,该装置包括溢流堰1、电滤床主体2、进水口3、反冲洗管道4、出水口5、布水装置6、重金属浓液收集槽7,溢流堰1设置在电滤床主体2顶端,重金属浓液收集槽7设置在电滤床主体2底部,布水装置6设置在电滤床主体2和重金属浓液收集槽7之间,进水口3通过管道和布水装置6连接,出水口5设置在电滤床主体2上,反冲洗管道4的入口设置在出水口5部位(即以出水口作为反冲洗管道的入水口,冲洗时,从出水口注入反冲洗液),反冲洗管道4另一端设置在电滤床主体(2)的上方用于冲洗电滤床主体(2),整体位于系统上部,进水口、出水口和反冲洗管道由阀门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电滤床主体2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形状。
本实用新型中布水装置6为环状管网布水器。
本实用新型中电滤床主体2中设置有斜板式填料床体8,斜板式填料床体8在电滤床主体的分布方式为交错式或顺序式分布,其中顺序式分布的斜板式填料床体以倾斜角度为0~45°的平行方式分布在电滤床主体中,交错式分布的斜板式填料床体以倾斜角度为1~30°的“Z”字型分布在电滤床中,每层斜板式填料床体均与电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斜板式填料床体8与电极连接采用阴极/阴极、阴极/阳极、阳极/阳极三种形式中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斜板式填料床体8由填充有铁屑、焦炭和石墨球混合物的带孔塑料、金属或木质的板制成,其中铁屑和焦炭按质量比7~12:2~5的比例混合制成铁碳填料,然后将石墨球与铁碳填料按体积比为0.1~1:1的比例混合,混合物填充在多孔薄板中制得。
电滤床内部填料斜板式填料床体分布分为交错式和顺序式两种,组成多级斜板式电滤床,每个斜板式填料床体中的填料能够更换,不易出现阴阳极分离现象。
电滤床内部填料斜板式填料床体分布分为交错式和顺序式两种,组成多级斜板式电滤床,每个斜板式填料床体中的填料能够更换,不易出现阴阳极分离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净化重金属废水中应用,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
(1)在多级斜板式电滤床中放置好斜板式填料床体后,对多级斜板式电滤床施加外电压,打开进水口阀门,使重金属废水通过布水装置流入电滤床主体,电滤床内pH为3~5,常温下废水在电滤床主体内停留处理10~30min,出水通过溢流堰从出水口流出并按需要进行后续深度处理;
(2)多级斜板式电滤床运行20~60天以后,关闭进水口阀门和出水口阀门,打开反冲洗管道阀门,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8%的酸溶液对电滤床主体进行反冲洗处理,此时,电滤床内所加电压方式为阳极/阳极,处理时间为40~70min,出水为浓缩重金属酸液,进入重金属浓液收集槽进行后续重金属浓缩富集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滤床外加电压为0.1~10V的交流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反冲洗酸溶液为硫酸、硝酸或盐酸。
本实用新型的有点和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级斜板式电滤床,本装置结合传统铁碳床工艺与电化学方法,电滤床中的Fe2+可以使各种重金属离子形成具有磁性的铁氧体晶体沉淀;该方法可除去废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形成的颗粒较大且易于分离,电滤床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反冲洗处理,使得重金属离子得到浓缩从而进一步进行后续纯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7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