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送吹干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6376.9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军;魏鑫;李明;李刚;高鹏;沈天祥;谢卉;李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昆明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02 | 分类号: | B21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左明坤 |
地址: | 650502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吹干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具体说涉及一种铜及铜合金线坯的生产线上所用的输送吹干套管。
背景技术
SCR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生产铜及铜合金线坯的过程中,虽然铜及铜合金线坯经过无酸清洗液清洗及初步吹干,但是在其表面仍然会有少量液体及铜粉残留,这部分残留液体和铜粉在涡流探伤仪探头前端聚集。经长时间运行后,涡流探伤仪探头前端会累积大量液体和铜粉,直接影响到涡流探伤仪的探测精度和探头的使用寿命,并可能引起后续下线夹紧辊打滑和影响产品表面涂蜡质量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吹干套管,其可以在传送铜及铜合金线的同时吹净其表面残留的液体及铜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输送吹干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中部外壁上设有周向环状凹槽,外管设于周向环状凹槽内并与周向环状凹槽的两侧壁相互固定,内管和外管之间留有间隙,外管上设有进气管,内管上设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输送吹干套管,其中,所述进气管、通气孔与内管轴线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输送吹干套管,其中,所述内管的入口端设有由内向外渐阔的锥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输送吹干套管由于外管上设有进气管,内管上设有通气孔,因此在输送过程中空气经外管进入内管将线坯表面的液体及铜粉吹走,防止因铜粉堆积影响后续的工艺,特别是使涡流探伤仪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延长寿命、提高精度。
另外,由于内管的入口端设有由内向外渐阔的锥面,因此便于内管内的液体沿锥面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送吹干套管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送吹干套管的使用状态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输送吹干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输送吹干套管包括内管31和外管32,内管31中部外壁上设有周向环状凹槽311,外管32设于周向环状凹槽311内并与周向环状凹槽311的两侧壁相互焊接,内管31和外管32之间留有间隙,外管32上设有进气管321,内管31上设有通气孔312,进气管321、通气孔312与内管31轴线的夹角为45°,内管31的入口端设有由内向外渐阔的锥面33。
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输送吹干套管设置于连铸连轧生产线上导向轮1和涡流探伤仪探头2之间,在铜及铜合金线坯通过输送吹干套管输送的过程中,空气由进气管321、通气孔312进入内管31内,吹走线坯表面的液体及铜粉,液体沿锥面33流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昆明铜业有限公司,未经中铝昆明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63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压弯装置
- 下一篇:叠层橡胶支座及平板滑移支座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