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静触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6033.2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5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春;付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中菱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04 | 分类号: | H01H7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1 浙江省乐清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静触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触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静触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网容量不断增加,对断路器的分断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断路器的静触头主要由弧角和静触头组成,设置弧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起到引弧作用,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由于弧角是通过铆接方式与静触头相固定连接,弧角的角度很难控制;同时也容易出现铆不牢或铆偏等现象,这样便严重影响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故有必要对现有断路器的静触头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新型静触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静触头装置,包括静触头和静触点,所述静触点设置在静触头的底座上端面的正中央处;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弧角,所述静触头与弧角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弧角主要由斜面段和水平段两部分组成,所述斜面段的一端与底座相连接,所述斜面段的另一端与水平段相连接,所述水平段伸入于静触头的槽口中;所述斜面段的底端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 角为角一,所述角一的度数为40°~50°;所述水平段的底端面与水平线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角一的度数为45°。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静触头的新型灭弧装置,包括静触头和静触点,所述静触点设置在静触头的底座上端面的正中央处;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弧角,所述静触头与弧角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弧角主要由斜面段和水平段两部分组成,所述斜面段的一端与底座相连接,所述斜面段的另一端与水平段相连接,所述水平段伸入于静触头的槽口中;所述斜面段的底端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角一,所述角一的度数为40°~50°;所述水平段的底端面与水平线相平行。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将静触头和弧角一体成型,通过对弧角底端面进行分段设置,减少静触头的零件,使装配更加快捷方便,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可以提高开关的分断能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静触头; 11、底座; 12、槽口; 2、静触点; 3、弧角;31、斜面段; 32、水平段; α、角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静触头装置,包括静触头1和静触点2,所述静触点2设置在静触头1的底座11上端面的正中央处; 所述底座11的一端设置有弧角3,所述静触头1与弧角3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弧角3主要由斜面段31和水平段32两部分组成,所述斜面段31的一端与底座11相连接,所述斜面段31的另一端与水平段32相连接,所述水平段32伸入于静触头1的槽口12中;所述斜面段31的底端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角一α,所述角一α的度数为40°~50°;所述水平段32的底端面与水平线相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角一α的度数为45°。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不仅可以减少装配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因装配问题而引的电气故障,而且可以提高开关分断能力。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中菱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温州中菱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6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称的承重架组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缓冲式称重传感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