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摩擦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5814.X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龚金利;周卫兵;陈学伟;任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3/21 | 分类号: | F16D43/21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林倩 |
地址: | 213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摩擦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摩擦离合器。
背景技术
安全摩擦离合器是安全离合器的一种,主要用于过载保护,通常安全摩擦离合器通过主动端接口与动力装置连接,通过被动端接口与工作装置连接,主动端接口与被动端接口通过摩擦副来传递动力,当工作装置工作正常时,主动端接口与被动端接口一起转动,当工作装置超载时,摩擦副打滑以保护动力装置。传统的安全摩擦离合器主动端接口与被动端接口之间仅通过摩擦副组合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因被动端接口轴向窜动的影响,使摩擦片受力不均,加大了摩擦片的磨损,降低了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消除因被动端接口轴向窜动而造成摩擦片磨损的安全摩擦离合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从动端接口、主动端接口以及摩擦副总成,从动端接口的中心孔由同中心线的小径孔和大径孔组成,从动端接口的小径孔的后侧设有前铜轴套和后铜轴套,主动端接口的前端固定有中间轴,中间轴和主动端接口插入从动端接口的大径孔中且中间轴的前部插入前、后铜轴套中,中间轴和前、后铜轴套转动连接,前铜轴套的前侧设有固定在中间轴上的的端盖,从动端接口的大径孔孔壁和主动端接口的外柱面之间设有所述摩擦副总成。
所述从动端接口的小径孔后侧设有限位凸环,限位凸环的前、后端面上各设有槽,所述前、后铜轴套分别处于嵌在限位凸环的前、后端面的槽中。
所述主动端接口的中心孔前端设有沉孔,所述中间轴中部具有定位凸环,定位凸环嵌入主动端接口的沉孔中,中间轴的定位凸环前侧面与后铜轴套的后侧面相靠。
所述主动端接口中设有主轴,由一螺栓通过端盖和中间轴的螺栓孔和主轴螺纹连接。
所述摩擦副总成具有若干摩擦副,摩擦副由摩擦片和对偶片组成,摩擦片通过花键形式连接在从动端接口的大径孔的内壁上,对偶片通过花键形式连接在主动轴端接口的外柱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由于被动端接口和中间轴固定在一起,中间轴利用定位凸环、端盖以及前、后铜轴套的作用,阻挡了被动端接口的轴向窜动,提高了离合器轴向连接的可靠性,由于摩擦片受力均匀,减小离合器摩擦片的磨损,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2、所采用的左、右铜轴套作用与轴承相近,但比轴承更加可靠、更加廉价,并且左、右铜轴套可以承受左右两个方向较大的轴向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从动端接口示意图。
图3是主动端接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所示的是一种安全摩擦离合器,具有从动端接口1、主动端接口3以及摩擦副总成2。从动端接口1的外形为阶梯形,从动端接口1的中心孔由同中心线的小径孔1a和大径孔1b组成,形成阶梯形孔。从动端接口1的小径孔1a后侧设有限位凸环1-1,限位凸环1-1的前、后端面上各设有槽1-2,前、后端面的槽中分别嵌有在前铜轴套5和后铜轴套6,前、后铜轴套5、6和从动端接口1的小径孔1a过盈配合。左、右铜轴套的内壁上均设有凹槽,凹槽内涂有润滑脂。左、右铜轴套作用与轴承相近。
所述主动端接口3的前端固定有中间轴7,主动端接口3和中间轴7的连接采取在主动端接口3的中心孔前端设有沉孔3-1,在中间轴7的中部具有定位凸环7-1,定位凸环7-1嵌入主动端接口3的沉孔3-1中再用螺钉连接。中间轴7和主动端接口3插入从动端接口1的大径孔1b中且中间轴7的前部插入前、后铜轴套5、6中,中间轴7和前、后铜轴套5、6转动连接。中间轴7的定位凸环7-1的前侧面靠着后铜轴套6的后侧面。所述小径孔1a内在前铜轴套5的前侧设有端盖4,端盖4和中间轴7的前端固定。
所述从动端接口1的大径孔1b孔壁和主动端接口3的外柱面之间设有所述摩擦副总成2。摩擦副组总成2具有若干摩擦副,摩擦副由摩擦片2-1和对偶片2-2组成,摩擦片2-1通过花键形式连接在从动端接口1的大径孔1b的内壁上,对偶片2-2通过花键形式连接在主动轴端接口1的外柱面上。
所述主动端接口3中设有的主轴8,由一螺栓9通过端盖4和中间轴7的螺栓孔和主轴8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58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