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壳式换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35196.9 | 申请日: | 2013-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0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覃竹丘;韦瑞迁;朱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凯通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00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东***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壳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对气体进行冷却的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等行业,约占换热器总量的70%;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及材料的消耗急剧增加,节能降耗成为各行业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而能源及材料成本的增加使得换热效率高、体积小的高效节能换热器得到重视,目前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的技术方案大致是:包括有一个壳体和装在该壳体内的换热器芯子,所述换热器芯子具有插装在管板与内管板之间的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长的薄壁管。这种管壳式换热器的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由于换热管管壁的表面不光滑,容易积垢和堆集污物,使得换热管热阻增加,造成换热器的总体换热效果下降。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较好换热效果的可防止污物在换热管堆集的管壳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插装在管板与内管板之间的多根换热管,每根所述换热管的表面均设有导热金属层。
上述管壳式换热器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导热金属层为金层、银层、铜层、镍层、锌层中的一种镀层。
上述管壳式换热器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导热金属层为金层、银层、铜层、镍层、锌层中的一种镀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使换热管外观表面光滑,不易结垢、不易与污物结合,从而使传热效果良好,工作可靠性高。2、导热金属镀层的金属材料纯度相对换热管本体材料纯度高,镀层形成的表面与换热介质的综合传热效果相对无镀层的换热元件要好;整体换热效果更高效、节能、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插装在管板9与内管板5之间的多根换热管6,每根换热管6的表面均设有导热金属层;导热金属层为导热性高的金层、银层、铜层、镍层、锌层中的一种,镀层由化学镀、机械镀或者电镀的方式获得。本实施例的导热金属层为铜层,其采用电镀中的热镀方式在换热管6表面镀上铜层。
工作时,需要冷却的热气体从进气管箱1进入管壳式换热器,经换热管6管壁内表面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冷却后,从出气管箱4流出;冷却水从进水口3进入,流经换热管6管壁外表面与壳体2及折流板7形成的通道并进行热交换后从出水口8流出;当气体流经换热管6管壁内表面铜层时,由于铜层的存在,使管壁光滑;气体中的污物不易在管壁表面发积垢或堆积,气体流通道因污物造成的热阻较未有铜层的小;因此,气体通道换热效果得到加强。冷却水流经换热管6外表面铜层时,由于铜层的存在,表面不易结垢,同时铜层较好的导热性能使冷却水道换热效果得到加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凯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凯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51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的高效节能型地埋管
- 下一篇:管壳式换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