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胀紧套型高刚性联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34848.7 | 申请日: | 2013-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楷;任凤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龙创恒盛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1/04 | 分类号: | F16D1/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 地址: | 30160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胀紧套型高 刚性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联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胀紧套型高刚性联轴器。
背景技术
联轴器主要用于机械传动中的连接,是机械传动中的主要零件,其作用是连接主动轴和从动轴以传递运动及扭矩。现有的联轴器一般为键连接,所以联轴器承受交变载荷和冲击载荷的能力较小,能够承受的转矩也较小,同时不具有良好的精度,径向和角向轴线偏移性能差。
作为键传动的一种改进,传统的胀紧套膜片型联轴器使用胀紧套抱紧轴传动,但是其内的板弹簧组无法满足高强度工作需求且长时间使用,一旦膜片发生变形或断裂,会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传统的胀紧套膜片型联轴器安装拆卸不便、同心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安全且使用寿命长能实现大传递扭矩传递及高应答的胀紧套型高刚性联轴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胀紧套型高刚性联轴器,包括中间体和可分别与中间体固定连接的左法兰套和右法兰套,其中,所述的中间体中心处形成有通孔,在所述的中间体两侧与所述的通孔同轴地设置有左锥套和右锥套,所述的左法兰套和右法兰套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左锥套和右锥套对应的锥形通孔。
所述的左锥套和右锥套的锥度在1/12-1/8。
所述的左锥套和右锥套的锥度为1/10。
所述的中间体左右侧面上分别均匀地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的左法兰套和右法兰套上形成有与所述的螺栓孔对应的通孔以利用螺栓将其与中间体固定。
在所述的左法兰套和右法兰套上还分别设置有易拆卸机构,所述的易拆卸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对称地设置在左右法兰套上的螺纹孔和与所述的螺纹孔匹配的螺栓。
在所述的中间体外周面上还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三个可被器具钩持并转动联轴器的钩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重新设计了中间体和法兰套的锥度,使其在拧紧加压螺栓时通过胀紧套产生的形变应力分布更均匀,能有效抱紧芯轴传动,采用创新的一体式设计比传统的膜片式结构可靠性更高,刚性更好,更能避免因膜片产生裂纹或任何形式对联轴器的损害。同时采用一体式设计,结构简单,终身不用维护,具有最大级的扭转刚性,实现高应答,无背隙,低惯性,高可靠性,高同心度,是最适合机伺服电机及步进电机使用的联轴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胀紧套型高刚性联轴器的结构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胀紧套型高刚性联轴器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胀紧套型高刚性联轴器,包括中间体5和可分别与中间体固定连接的左法兰套3和右法兰套4,其中,所述的中间体中心处形成有通孔6,在所述的中间体两侧与所述的通孔同轴地设置有左锥套51和右锥套52,所述的左法兰套3和右法兰套4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左锥套和右锥套对应的锥形通孔。
其中,所述的左锥套和右锥套的锥度在1/12-1/8,优选地,所述的左锥套和右锥套的锥度在1/10,同时在所述的左锥套和右锥套上沿其轴向延伸方向对称地设置有4个开槽以允许锥套的形变,采用大锥度的锥套设计,其在拧紧加压螺栓时通过胀紧套产生变形得到更均匀的应力分布,能有效抱紧芯轴,同时采用大锥度可有效减少联轴器的体积,同时采用两个法兰套和一个中间体组成超高刚性联轴器,能实现同类最大的传递扭矩及高应答,具有高可靠性、低惯性等特点。再者,缩小体积可进行高精密的控制,能实现同心度在3um以下。
即,通过拧紧加压螺栓使法兰盘胀套产生变形进而抱紧轴,动力传递采用摩擦接合进行传递,没有背隙,精度高,速度快,能够传递更大的扭矩和轴向力,能够承受交变载荷和冲击载荷,能用较小的轴径承担较大的转矩,可广泛用于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最适合机伺服电机及步进电机使用的联轴器。
具体地说,所述的中间体左右侧面上分别均匀地设置有螺栓孔2,当然所述的螺栓孔也可采用贯穿左右侧面的贯通式设计,所述的左法兰套和右法兰套上形成有与所述的螺栓孔对应的通孔以通过螺栓将其与中间体固定。采用侧面上设置固定结构,在不影响整体强度的同时有效取消了固定法兰,减小体积并节约材料,提高产品竞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龙创恒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龙创恒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48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