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厂仓库监控系统专用防爆高温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3412.6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9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许显祥;吴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孚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8;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43004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仓库 监控 系统 专用 防爆 高温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爆高温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烟厂仓库监控系统专用防爆高温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锂亚硫酰氯电池在高温环境下,有可能发生泄漏,无法满足烟厂仓库监控系统对电池的严苟要求;当电池因外部因素使用不当而发生短路时,普通锂亚硫酰氯电池有可能发生爆炸或泄放,而烟厂监控系统所用电池是严格禁止出现电池爆炸或泄放的;现有的D型锂亚硫酰氯电池容量无法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如果两支电池并联,虽然容量可以满足,但外形尺寸会超出电池仓,无法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电池耐压性能提升,防止电池内部微短路,安全性能提高的烟厂仓库监控系统专用防爆高温电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烟厂仓库监控系统专用防爆高温电池,包括电池外壳和盖在电池外壳上的电池盖,电池外壳采用加厚的钢材质,所述电池外壳内设有负极物质与正极物质,负极物质与正极物质之间设有隔离层,负极物质连接有电池负极,电池盖上设有电池正极柱,电池正极柱与电池盖的连接位置通过玻璃密封,电池正极柱与正极物质连接,电池外壳内设有线路板,线路板分别与电池正极柱、电池负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正极柱与线路板通过连接片连接,电池负极与线路板通过连接片连接,连接片为电池连接片。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负极置于电池外壳的底部,电池负极与正极物质通过第二绝缘体隔开,第二绝缘体为底部绝缘体,正极物质的顶部设有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为顶部绝缘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物质中设有集流杆,集流杆与电池正极柱连接,集流杆为电池集流杆。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正极柱置于电池盖的中间位置,集流杆置于正极物质的中间位置,在集流杆的上部增加一个聚四氟乙稀材质的圆形垫片,用于固定电池内部的正极物质,防止微小颗粒溢出与电池外壳接触而造成电池内部微短路,影响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烟厂仓库监控系统专用防爆高温电池,由于所述电池外壳内设有负极物质与正极物质,负极物质与正极物质之间设有隔离层,负极物质连接有电池负极,电池盖上设有电池正极柱,电池正极柱与电池盖的连接位置通过玻璃密封,电池正极柱与正极物质连接,电池外壳内设有线路板,线路板分别与电池正极柱、电池负极连接,所以通过玻璃密封后,玻璃绝缘体的烧结处经过特殊处理,使其耐压性能提升,当电池出现正负极直接短接而产生强大的内压等极限状况时,电池的外壳体和玻璃烧结处仍能承受电池内压,不发生爆炸或泄放;玻璃烧结处均使用加厚材质,电池外壳体的耐压极限值提高。由于所述电池正极柱与线路板通过连接片连接,电池负极与线路板通过连接片连接,所以导电性能好。由于所述正极物质中设有集流杆,集流杆与电池正极柱连接,所以导电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烟厂仓库监控系统专用防爆高温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烟厂仓库监控系统专用防爆高温电池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烟厂仓库监控系统专用防爆高温电池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孚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孚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34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