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用多功能自动化支管附件装配点焊机的升降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3082.0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4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欣诚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4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自动化 附件 装配 点焊 升降 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升降调节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多功能自动化支管附件装配点焊机的升降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焊接技术不能将连接板、连接管、插板整体的装配到一起,对焊接的工件,只能人工进行送料与出料,不能自动的将要焊接的工件放好与取出,焊接工件的精度相对较低,不同规格的工件不能一次进行装夹与定位,如果焊接工件的规格有变化,只能由工人自行去移动焊接设备,不能自动的将焊接设备移动到应有的距离,对工人劳动强度的要求较高,工作的效率也很低,不能达到半自动化的焊接技术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结构紧凑,一次装夹即可完成不同规格,不同种类附件装配及点焊,保证装配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及劳动强度的船用多功能自动化支管附件装配点焊机的升降调节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船用多功能自动化支管附件装配点焊机的升降调节系统,包括附件升降支座,所述的附件升降支座的上部设有附件升降架,所述的附件升降架通过千斤顶相升降传动,所述的附件升降架的上部设有附件升降调节座,所述的附件升降调节座的上部设有附件升降万向撑座,所述的附件升降万向撑座的上部中设有附件升降搁架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附件升降万向撑座的外侧壁设有附件升降调节螺杆,所 述的附件升降调节座上设有附件升降侧板,所述的附件升降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过附件升降侧板与附件升降万向撑座相固定,所述的附件升降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设有附件升降调节手轮,所述的附件升降侧板与附件升降调节螺杆相螺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附件升降调节螺杆与附件升降万向撑座间设有附件升降调节挡肩。
作为优选,所述的附件升降搁架缺口呈“V”型,所述的附件升降搁架缺口的内壁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附件升降万向滚珠,所述的附件升降万向撑座的外侧设有附件升降挡条。
作为优选,所述的附件升降支座与附件升降架的左侧通过附件升降单臂小压块相固定,所述的附件升降支座与附件升降架的右侧通过附件升降双臂小压块相固定。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用多功能自动化支管附件装配点焊机的升降调节系统,结构紧凑,结构巧妙、可实现不同精度要求,性价比高,同步不受偏载影响,可实现较大偏载的同步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船用多功能自动化支管附件装配点焊机的升降调节系统,包括附件升降支座33,所述的附件升降支座33的上部设有附件升降架34,所述的附件升降架34通过千斤顶35相升降传动,所述的附件升降架34的上部设有附件升降调节座36,所述的附件升降调节座36的上部设有附件升降万向撑座37,所述的附件升降万向撑座37的上部中设有附 件升降搁架缺口38。
所述的附件升降万向撑座37的外侧壁设有附件升降调节螺杆85,所述的附件升降调节座36上设有附件升降侧板86,所述的附件升降调节螺杆85的一端穿过附件升降侧板86与附件升降万向撑座37相固定,所述的附件升降调节螺杆85的另一端设有附件升降调节手轮87,所述的附件升降侧板86与附件升降调节螺杆85相螺接。
所述的附件升降调节螺杆85与附件升降万向撑座37间设有附件升降调节挡肩137。
所述的附件升降搁架缺口38呈“V”型,所述的附件升降搁架缺口38的内壁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附件升降万向滚珠169,所述的附件升降万向撑座37的外侧设有附件升降挡条170。
所述的附件升降支座33与附件升降架34的左侧通过附件升降单臂小压块192相固定,所述的附件升降支座33与附件升降架34的右侧通过附件升降双臂小压块193相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欣诚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欣诚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3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