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油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3018.2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8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夏光辉;张龙爱;陈培生;卓明胜;赵应升;胡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通常需要润滑油才能正常运转。压缩机排气中会混有润滑油,通常要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安装油分离器,将润滑油从气态制冷剂中分离出来,以便润滑油能回到压缩机保证其正常运转,并且防止润滑油阻碍制冷剂换热,提高系统效率。
现行制冷空调中,油分离器主要分为卧式油分和立式油分,卧式油分一般体积较大,不利于整机的结构紧凑性设计,因此,开发立式油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大型冷水机组,现市场上多采用立式离心式油分离器结构,离心式油分离器应用旋流离心力分离油滴,它只能分离出大部分颗粒较大的油滴,微小的油雾并不会受离心力影响,而是跟随制冷剂气体继续留在制冷系统中,降低了系统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立式油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立式油分离器无法彻底分离微小油雾,分离效果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油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0,壳体10上设置有油分入口20、油分出口30和回油口40,壳体10内部设置有螺旋通道,油分入口20与螺旋通道相连通,壳体10内部还设置有使壳体10的内腔与油分出口30相连通的流体通道,还包括设置在螺旋通道下部的滤网组件70,滤网组件70呈圆筒状并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滤网组件70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阻挡部件,第一阻挡部件上开设有第一过孔91。
进一步地,螺旋通道与滤网组件7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阻挡部件,第二阻挡部件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阻挡部件为防止直接回气挡板90,第二阻挡部件为变向挡板80,防止直接回气挡板90通过竖杆130与变向挡板8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10的内腔内还设置有隔板100,隔板100位于滤网组件70与回油口40之间,且在隔板10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孔101,隔板100与竖杆13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筒体11、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第一端盖12连接在筒体11的顶端,第二端盖13连接在筒体11的底端,第一端盖12、第二端盖13与筒体11形成壳体10的内腔,立式油分离器的油分出口30设置在第一端盖12上,立式油分离器的油分入口20与回油口40设置在筒体11上。
进一步地,流体通道由设置在壳体10内并与油分出口30相连通的流体套筒50的通孔形成。
进一步地,螺旋通道由设置在流体套筒50外壁上的螺旋导流板60与筒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
进一步地,流体套筒5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螺旋导流板60,螺旋导流板60的外壁套设有下面开口的罩体110,螺旋导流板60与罩体110的内壁之间形成螺旋通道。
进一步地,回油口40上设置有回油管41,回油管41包括第一管段411和第二管段412,第二管段412设置在壳体10内,第二管段412相对于第一管段411向下弯折并与第一管段411之间所夹的最小角为钝角,且第二管段412的末端与壳体10的内腔底端的距离为8mm至11mm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元件3和蒸发器4,所述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元件3和蒸发器4连接成系统回路,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立式油分离器5,所述立式油分离器5的油分入口20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立式油分离器5的油分出口30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立式油分离器5的回油口40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口相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由于在螺旋通道的下方还设置有过滤组件,润滑油与气态制冷剂的混合物通过螺旋通道分离出较大油滴后,微小的油雾可以通过滤网组件之后而被继续分离,实现润滑油多级逐步的与制冷剂分离,提高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2、变向挡板可以使得润滑油与气态制冷剂的混合物在撞击变向挡板的过程中分离,同时改变方向后由于重力作用使得润滑油进一步分离。
3、防止直接回气挡板即可以避免气体直接流经流体通道而失去进一步分离的作用,又可以将分离出来的冷冻油顺利地流回壳体底部。
4、隔板可避免分离下来的润滑油滴在壳体底部的集油腔时造成油滴飞溅,从油分出口飞出,影响分离效果,又能保证分离下来的润滑油可以顺利地滴落在壳体底部。
5、回油管伸入壳体内部并向下弯折,可以保证油分离器有效回油,又能避免油分离器中的杂质回到压缩机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30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