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垫板下弹性垫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0477.5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4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严卫民;孙照亮;邓娇;刘刚;许双喜;冯兴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9/68 | 分类号: | E01B9/68;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郑隽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垫板 弹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的弹性减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铁垫板下弹性垫板。
背景技术
我国正在大规模的进行轨道交通建设,轨道的减震降噪、安全、舒适,减振部件的变刚度、散热、排水成为一大技术难题。由于钢轨接头不平顺或者车轮产生的冲击力是造成振动、噪声和轨道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需在轨道下加设垫板对钢轨进行支撑,起缓冲、把轮毂重量分散到多个扣件节点的作用。
在铁垫板下弹性垫板的开发设计过程中,传统的结构设计是在上下表面开槽或是挖孔来进行刚度调节,排水和散热效果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垫板下弹性垫板,以解决现有铁垫板下弹性垫板进行刚度调节不够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权利要求确定后补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弹性垫板表面与铁垫板相接触的弹性体形状,将其设置为纵截面的上底边长度小于下底边长度的锥形、梯形凸台等形状,上表面上的弹性体与铁垫板下表面连接,下表面上的弹性体直接与轨枕接触。
在承受载荷时,弹性垫板的变形主要集中在上下凸台层的弹性体上,由于弹性体是锥型或梯形结构,当载荷不断增大时,弹性体在而不断受到压迫而向底部压缩,承载面的接触面积则不断增加,弹性垫板的刚度也随之增加;满足不同载荷下(轴重)的减振降噪要求。
由于基板的上下表面是弹性体层,在承受载荷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凹槽和孔结构的产品散热效果好,并且弹性体突出于基板,液体更容易顺着弹性体的间隙和基板的平整表面排出。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之三;
其中,1、基板,2、弹性体,3、基板上表面,4、基板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3至图5,一种铁垫板下弹性垫板,包括基板1及位于基板上表面3和/或下表面4的弹性体2,所述弹性体2突起于基板1表面,所述弹性体2的纵截面的上底边长度小于下底边长度。在受力时,上底边受到冲击后,向下底边压缩,使得承载面的接触面积加大,承载力度也随之加大,从而适应于各种载荷情况。
所述弹性体可设置在基板表面一侧或两侧,都可达到减振降噪目的。两侧的弹性体的高度和排列方式可根据两侧的具体情况灵活变动而不一致。
所述弹性体的纵截面可以是三角形或梯形,即弹性体本身可为圆锥形、凸台型或者多面体,都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现。
所述弹性体2的上底边长度可为下底边长度的0.01-0.8倍,都可达到上底边向下底边压缩从而逐渐增大接触面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所述弹性体2之间的间距可为所述弹性体2底边长度的0.3-1.2倍,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弹性体可为均匀分布,即各个弹性体之间的间距相等;可按照纵向和横向正交规范排列,或者按照梅花桩排列,或者采取其他利于减振降噪、散热排水的形式排列。
每一侧的所述弹性体2高度可为所述基板1厚度的0.5-1.5倍,在留有压缩空间的同时,也保证了弹性体的可直立度和受到位于上底面上的铁垫板压迫时,向下垂直传递压力的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04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滚轮的手动式液压起道器
- 下一篇:一种干衣机罩体及干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