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护网门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0377.2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5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郑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轶俊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610056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门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装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网门窗。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护网门窗包括防护网以及边框,将防护网固定到边框上,既能起到通风的作用,又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现有的将防护网固定到边框上一般是通过螺栓点拉伸的方法,即将防护网的一个边先通过螺栓固定到边框上,然后拉伸防护网,使得防护网紧绷,并将紧绷的防护网上与已经固定的边相对的边使用螺栓固定到边框上。
但是由于防护网的硬度大,强度高,其紧绷被固定到边框上后,与螺栓的连接点受力。由于防护网为网状,因此受力点是防护网的网孔。且防护网安装到边框上的时候,是边拉伸边固定,因此防护网在安装到边框的过程中其受力是不均匀的,因此当防护网受力不均匀的时候,导致防护网上多个受力点的网孔出现不同程度的形变,造成防护网的不平整的情况。特别是大尺寸的防护网门窗,需要的防护网面积较大,与边框之间的螺栓点较多,即防护网上的受力点也越多,因此造成防护网不平整的概率也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护网门窗,能够使得防护网受力更为均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护网门窗,包括:边框、防护网以及防护网夹条;
所述边框的每条边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防护网夹条;
所述防护网的边缘与所述防护网夹条固定连接。
优选地,每条所述防护网夹条包括第一挤压部以及第二挤压部;
所述防护网固定与所述第一挤压部与第二挤压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挤压部以及所述第二挤压部上设置有防护网固定孔;
所述防护网夹条与所述防护网通过穿过所述防护网固定孔的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挤压部或者所述第二挤压部朝向防护网的侧面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防护网上的网孔相互配合的凸起;
所述防护网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挤压部或者第二挤压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挤压部或所述第二挤压部向所述边框的外侧所在的方向翻折形成一个反折部;
所述防护网的边缘卡于所述反折部与所述第一挤压部或者所述第二挤压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防护网夹条与所述边框上均设置有夹条固定孔;
所述防护网夹条与所述边框通过穿过所述夹条固定孔的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防护网夹条表面还覆盖有封盖。
优选地,所述边框上设置有封盖安装槽;
所述封盖的侧边设置于所述封盖安装槽中,并与所述边框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护网夹条为铝条。
优选地,所述防护网为钢丝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网门窗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所述边框的每条边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防护网夹条;所述防护网的边缘与所述防护网夹条固定连接。在这种防护网门窗中,先将防护网的边缘固定在防护网夹条上,再将防护网上其中的一个防护网夹条和边框相固定,并拉伸与防护网上与已固定在边框上的防护网夹条相对的防护网夹条,令防护网紧绷,最后再将拉伸的防护网夹条与边框相固定,这样,由于防护网与防护网夹条固定,拉伸的时候,受力点是防护网上与防护网夹条固定的地方。由于防护网是在不被拉紧的情况下和防护网夹条固定起来的,因此通过防护网夹条拉伸防护网的时候,防护网与防护网夹条之间的力是均匀的,因此在防护网安装的时候,能够使得防护网均匀受力,减少防护网不平整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防护网门窗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防护网门窗中防护网与防护网夹条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防护网门窗中防护网与防护网夹条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提供的防护网门窗中防护网与防护网夹条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提供的防护网门窗中防护网与防护网夹条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所提供的防护网门窗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轶俊,未经郑轶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03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碰撞自动断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矿井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