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0201.7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0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祝刘文;杜宇;廖先斌;梁文成;郭晓勇;张伟杰;谢金星;林吉兆;麦若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床 静力 触探机 连接 系统 | ||
1.一种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包括触探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探机主体(1)的顶部设有起吊机构(2),所述起吊机构(2)连接有驱动机构(3);所述的触探机主体(1)上设置有钻杆(4),所述钻杆(4)活动连接有平衡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吊机构(2)主要由与触探机主体(1)的顶部相互连接的底板(2a)、垂直设置在底板(2a)中间的定位槽(2b)、设置在定位槽(2b)内的两个主滑轮(2c)以及设置在两个主滑轮(2c)与驱动机构(3)之间的起吊钢丝绳(2d)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3)主要由吊臂(3a)和起吊卷扬(3b)组成;所述吊臂(3a)的其中一端位于触探机主体(1)的上方,在吊臂(3a)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与主滑轮(2c)相对应的两个起吊滑轮(3c),所述起吊钢丝绳(2d)一端固定在远离起吊卷扬(3b)的起吊滑轮(3c)上,另一端依序绕过两个起吊滑轮(3c)和两个主滑轮(2c)后与起吊卷扬(3b)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b)两外侧壁与对应的底板(2a)之间沿定位槽(2b)的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冀板(2e),所述各冀板(2e)均同时垂直与底板(2a)和定位槽(2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底板(2a)边缘近端部沿周向设有抗弯板(2f),在抗弯板(2f)内的底板(2a)上设有通孔(2g)。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b)侧壁上分布有若干排水孔(2h)。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4)外围的底板(2a)上设有钻杆保护管(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机构(5)包括套设在钻杆(4)外围的两个钻杆夹(5a)、分别连接两个钻杆夹(5a)的两条平衡钢丝绳(5b)、设置在各钻杆夹(5a)上方的两个导向滑轮(5c)、双排滑轮(5d)、与双排滑轮(5d)连接的配重块(5e)、设置在双排滑轮(5d)两侧的四个定滑轮(5f)以及两个平衡卷扬(5g);所述四个定滑轮(5f)两两相对且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两条平衡钢丝绳(5b)一端与对应的钻杆夹(5a)连接,另一端依序绕过对应的导向滑轮(5c)、双排滑轮(5d)的其中一个滑槽、两个对应的定滑轮(5f)后与对应的平衡卷扬(5g)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杆夹(5a)与对应的平衡钢丝绳(5b)之间还设有相互连接的辅助配重块(7)和万向连接器(8),所述万向连接器(8)与对应的平衡钢丝绳(5b)连接,所述辅助配重块(7)通过钢丝绳与钻杆夹(5a)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海床式静力触探机连接贯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杆夹(5a)由支板(5h)和垂直设置在支板(5h)上的支座(5i)组成;在支板(5h)上设有与钻杆(4)外径相适应的定位孔(5j),所述支座(5i)和定位孔(5j)间隔设置在支板(5h)沿长度方向的中线上;所述支座(5i)上设有用于连接平衡钢丝绳(5b)的通孔(5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02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