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遮阳雨篷及带有该太阳能遮阳雨篷的建筑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9486.2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0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平;熊德敏;应樱;李颖;孔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F10/08 | 分类号: | E04F10/08;E04D13/064;E04D1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123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遮阳 带有 建筑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遮阳雨篷及带有该太阳能遮阳雨篷的建筑物。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能源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能源消耗占世界总能源消耗量的十分之一,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低碳经济效益需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独有的优势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特别是进入2000年后,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技术趋于完善,成本越来越低,应用也更普及,但是,在民用建筑或公用建筑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却不普及,且推广难度较大。
将建筑物遮阳雨篷的遮挡材料用太阳能电池板替代,在遮阳挡雨的同时,能为建筑物提供一定的电力已得到基本公认;但发明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太阳能遮阳雨篷的推广和应用较困难。
授权公告号为201933711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阳雨篷,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还包括一个固定于墙壁的竖向支撑架;竖向支撑架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板;竖向支撑架下方固定设置有一个横向支撑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连接板的外端和横向支撑架外端之间,且太阳能电池板靠近墙壁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板外端的下方内侧。
太阳能遮阳雨篷通常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切换控制器等构成,通过导线连接,完成光伏发电、储能、直流电与交流电转换等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遮阳雨篷面积较小,排水能力差,对于太阳能的利用能力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遮阳雨篷及带有该太阳能遮阳雨篷的建筑物,基于建筑物南向窗户按轴线尺寸定制太阳能遮阳雨篷,扩大遮阳雨篷的面积,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可代替部分市网用电,并在太阳能遮阳雨篷上设置导流沟槽,将无序雨水排放变为有序,间隔设置的导流槽使遮阳雨篷的透光性能增加,更符合民用生活工作需求。
一种太阳能遮阳雨篷,包括承重支架以及位于承重支架上的若干块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之间设有排放雨水的导流槽。
所述承重支架可以采用槽钢或铝合金材料制作,利用膨胀螺钉与建筑物窗户承重墙或承重柱相固定。
承重支架的顶面设有安装底板,安装底板上规则排列若干块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导流槽提高了太阳能遮阳雨篷的防水挡雨性能。
安装底板可以采用透明性能良好的钢化玻璃材料,两块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间隙与安装底板共同构成导流槽,由于安装底板的透光性增加了太阳能遮阳雨篷的透光率,更符合民用生活工作需求。
太阳能遮阳雨篷采用多块太阳能电池板的组合,便于多块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导流槽的设置。
太阳能遮阳雨篷按照建筑物南向轴线尺寸定制,使太阳能遮阳雨篷覆盖建筑物楼层遮阳面,增大光伏发电容量,满足自给照明用电,安装便捷,安全可靠。
太阳能遮阳雨篷设有相应的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切换控制器等部件,完成光伏发电、储能以及直流电与交流电转换等功能,可以向普通照明电器供电,同时与公众电网并网,出现余电时向公众电网送电,出现用电缺口时向公众电网借电。
为了提高太阳能遮阳雨篷的太阳能利用效率,太阳能电池板依据当地平均日照角度设置,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60度。即承重支架的底面与建筑物的承重墙或承重柱固定连接,承重支架的顶面倾斜设置,使规则排列的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60度之间。
为了最大限度地有序排放太阳能遮阳雨篷上的雨水,优选地,所述导流槽沿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方向延伸。即由太阳能电池板的最高端延伸至最低端,落至太阳能遮阳雨篷上的雨水沿导流槽及时排走。
为了进一步增加导流槽排放雨水的能力,进一步优选,所述导流槽为若干条,所有导流槽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支架上还固定有外檐口,所有导流槽的最低端汇聚至该外檐口。
太阳能遮阳雨篷上积聚的雨水沿导流槽汇流至外檐口,并沿外檐口流至建筑物的一侧后排出,避免雨水沿导流槽流下时,对建筑物外墙大面积的浸湿。
导流槽需满足一定的雨水排出量的需求,同时兼顾具备较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因此优选,每隔3~6块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一条导流槽。
导流槽以及外檐口的尺寸依据当地平均降雨强度设定,优选地,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20~30mm,所述导流槽的深度为20~30mm。所述外檐口的宽度为30~35mm,所述外檐口的深度为30~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94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