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收放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9458.0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5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蒋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金群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6/00 | 分类号: | B65H26/0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收放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料带的收放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收放料装置。
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其金属件为组装所必须的,比如端子、铁壳类产品,其往往在组装前需要进行焊接、铆接等预加工,现有的预加工方式为手工作业,无法保证加工品质且效率很低,给公司增加较大的人力成本,而且存在品质的隐患。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收放料装置,该自动收放料装置使金属料带预加工自动化成为现实。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收放料装置,包括机架、放料料带盘、放料纸带盘、收料料带盘、收料纸带盘、第一、二、三、四驱动装置、第一、二感应装置和控制器,放料料带盘和放料纸带盘能够转动定位于机架一侧,收料料带盘和收料纸带盘能够转动定位于机架另一侧,第一、二感应装置分别固定于机架两侧,第一、二感应装置分别能够感应从放料料带盘引出的料带和即将要缠绕于收料料带盘的料带,第一、二感应装置传信于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二、三、四驱动装置动作,第一、二、三、四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放料料带盘、放料纸带盘、收料料带盘和收料纸带盘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位于放料盘引出的料带正下方,第二感应装置位于需要缠绕于收料料带盘上的料带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感应装置均为弱电感应开关,机架两侧分别设有放料料带导轨和收料料带导轨,放料料带导轨与放料料带盘导电连接,收料料带导轨与收料料带盘导电连接,且放料料带导轨能够与放料盘引出的料带接触,收料料带导轨能够与即将被缠绕到收料盘的料带接触,第一、二感应装置分别位于放料料带导轨和收料料带导轨上,控制器内还设有第一、二继电器, 第一、二感应装置分别与第一、二继电器电连接,第一、二继电器的线圈能够吸合第一、三驱动装置所在导电回路的导电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三、四驱动装置均为马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三、四驱动装置均为马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料带、料盘与感应装置形成一个导电回路,实现了料带堆积状况的快速准确的感应,便于控制器控制料盘驱动装置运转,实现自动放料和自动收料,能够实现料带预加工的自动化加工,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品质,避免了预加工设备放料和收料堆积,保证了自动化设备的顺利运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实施例:一种自动收放料装置,包括机架1、放料料带盘2、放料纸带盘3、收料料带盘4、收料纸带盘5、第一、二、三、四驱动装置、第一、二感应装置和控制器,放料料带盘2和放料纸带盘3能够转动定位于机架1一侧,收料料带盘4和收料纸带盘5能够转动定位于机架1另一侧,第一、二感应装置分别固定于机架1两侧,第一、二感应装置分别能够感应从放料料带盘2引出的料带和即将要缠绕于收料料带盘4的料带,第一、二感应装置传信于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二、三、四驱动装置动作,第一、二、三、四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放料料带盘2、放料纸带盘3、收料料带盘4和收料纸带盘5转动,当从放料料带盘2引出的料带过长,其就被第一感应装置感应,控制器收到第一感应装置的信号后给第一、二驱动装置断电,则停止放料,当需要缠绕到收料料带盘4上的料带过长,其就能被第二感应装置感应到并传信给控制器,控制器就给第三、四驱动装置通电,开始收料,相反当第一感应装置感应不到放料盘引出的料带,控制器就给第一、二驱动装置通电开始放料,当第二感应装置感应不到需要缠绕于收料料带盘4上的料带后,控制器就给第三、四驱动装置断电停止收料,这样既实现了自动收放料,无需人工控制和操作,也不会出现料带堆积缠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位于放料盘引出的料带正下方,第二感应装置位于需要缠绕于收料料带盘4上的料带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金群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金群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94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