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保护结构的LED面板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9323.4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6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纳川盈海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17/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结构 led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保护结构的LED面板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源节约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LED灯具作为节能的绿色照明,基于省电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再加上发光亮度技术不断地提升,LED发光二极管应用于照明用途已成为目前LED发展的重要趋势;LED灯具包括有多种类型,例如LED射灯、LED面板灯、LED吸顶灯以及工矿灯等,各类型的LED灯功能以及形状结构各异。
作为一种重要类型的LED灯具,LED面板灯镶嵌于天花板、墙壁和安装体表面,是替代传统卤钨灯和金卤灯的理想光源,但是现在的面板灯采用LED基板贴于边框,通过导光板和扩散板出光,其中导光板和扩散板缺乏严格的机械固定,在运输过程中或安装拆卸过程中会不经意间产生移位,其导光板或扩散板的重力直接压于LED表面,从而划花或造成LED损害,影响LED灯的发光效率和使用,间接地,这种不利影响也会造成运输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和预防,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含保护结构的LED面板灯,包括型材、基板、导光板和扩散板,LED灯粒固定在基板上,基板上靠近两端位置固定有贴片二极管,基板固定在型材边框上,导光板和扩散板通过卡扣和卡槽与型材和基板连接固定。
具体地,所述贴片二极管为长方体形状,镶嵌在LED灯粒之间,高于LED灯粒0.2mm-0.5mm。
具体地,所述一片基板上镶嵌有2个贴片二极管。
具体地,所述LED出光面对应导光板和扩散板,经导光板折射向扩散板出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含保护结构的LED面板灯,在LED基板上固定2片贴片二极管,稍高于发光LED灯粒,从而当导光板或扩散板产生移位后先接触2个二极管,二极管直接将导光板或扩散板撑起,避免了接触到LED,有效避免了LED灯粒的损坏,极大减少了运输或装卸过程中不必要的损伤,节约了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的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含保护结构的LED面板灯,包括型材(2)、基板(7)、导光板和扩散板(1),LED灯粒(4)固定在基板(7)上,基板上(7)靠近两端位置固定有贴片二极管(3),基板(7)固定在型材(2)边框上,导光板和扩散板(1)通过卡扣(5)和卡槽(6)与型材(2)和基板(7)连接固定。
所述的一块基板(7)上镶嵌多个LED灯粒(4)共同发光,基板(7)两端固定有2个贴片二极管(3)(如图1所示),镶嵌在其中两个LED灯粒(4)之间,贴片二极管(3)为长方体形状,与发光LED灯粒(3)类似,但高于LED灯粒(4)0.2mm-0.5mm,不会影响LED灯粒(4)正常发光。
具体工作时,所述LED灯粒(4)的出光面对应导光板和扩散板(1),LED灯粒直接发出的光不够柔和均匀,经导光板折射向扩散板出光,从而使光源发出的光角度更广,光线更均匀,更柔和,可以实现更好的照明效果。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在LED基板上固定2片贴片二极管,稍高于发光LED灯粒,,从而有效避免了在运输或装卸过程中导光板或扩散板移位造成的LED灯粒损坏,有效地节约了运输成本,同时提高了LED面板灯的使用寿命。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纳川盈海照明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纳川盈海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93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