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气管插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8010.7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3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景奎;于秀月;孙延承;于芳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秀月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300 山东省枣庄市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气管 插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对医疗器械中气管插管接头进行改进的改良气管插管接头。
背景技术
有囊气管插管: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 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 ,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 ,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 ,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 ,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功成否、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有套囊型产品由管体、接头、套囊、充气管、指示气囊和单向阀组成。接头可以连接呼吸器接头,缺点是:1、接头没有设置吸氧管接口,只是将吸氧管口放在呼吸器接头附近,不能有效和吸氧管连接,而且容易脱落,需要医护人员反复连接,造成吸氧效率下降,氧气的浪费,增加护理的负担,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2、没有设置雾化吸入(空气湿化)管接口,不能长期雾化吸入(空气湿化),气管插管术后,病人被迫呼吸道开放,空气未经鼻腔的过滤、湿润作用,加之自上而下吸入氧气,易使痰液干涸结痂不易咳出,造成坠积性肺炎。合理的呼吸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吸痰的基础。
发明内容
为了方便吸氧、雾化吸入,不影响与呼吸机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改良气管插管接头,包括气管插管接头,气管插管接头的上端设有呼吸机接口,下端设有气管插管接口,气管插管接头上装有气管插管接头柄,气管插管接头在气管插管接头柄上设置一个雾化吸入管接口,气管插管接头的中间安装有两个吸氧管接口。
气管插管接头采用医用PVC制作。气管插管接头柄连接有两个吸氧管接口帽和一个雾化吸入管接口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提高了吸氧效率;2、呼吸道的湿化更加合理,减少气管插管的不良作用;3、减少护理的强度;4、上述改进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容易实现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气管插管管体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去吸氧管接口帽和雾化吸入管接口帽)从上往下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呼吸机接口; 2、吸氧管接口; 3、雾化吸入管接口; 4、气管插管接口; 5、雾化吸入管接口帽; 6、气管插管管体; 7、吸氧管接口帽;8、气管插管接头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改良气管插管接头,包括气管插管接头,其特征是:气管插管接头的上端设有呼吸机接口1,下端设有气管插管接口4,气管插管接头上装有气管插管接头柄8,在气管插管接头柄8的一侧设置一个雾化吸入管接口3,气管插管接头的中间的气管插管接头柄8水平安装有两个吸氧管接口2。雾化吸入管接口3和吸氧管接口2均呈圆柱形,远端直径比近端小。气管插管接头柄8连接有二个吸氧管吸氧管接口帽7和一个雾化吸入管接口帽5。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吸氧管和雾化吸入管(空气湿化)与气管插管不能有效连接的问题,提高了吸氧效率,使呼吸道湿化更加合理。
在气管插管接头柄8处设置一个雾化吸入管接口3,在气管插管接头柄8水平中间设置两个吸氧管接口2。在病人无自主呼吸时,呼吸机接口1连接呼吸机或呼吸器,吸氧管接口帽7套住吸氧管接口2,雾化吸入管接口3连接雾化吸入器,进行呼吸道的湿化。
当病人有自主呼吸且需要保留气管插管时,打开吸氧管接口帽7,吸氧管接口2连接吸氧管,有效提高吸氧效率。雾化吸入管接口3还可以连接雾化吸入管,进行长期少量的雾化吸入,更加合理的进行呼吸道的湿化。
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采用医用PVC(聚氯乙烯)制作,气管插管接头柄8位于左右两侧,成半圆形在气管插管接头两侧。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秀月,未经于秀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8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