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冷却风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27051.4 | 申请日: | 2013-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叶江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江鹰 |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冷却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式变压器上进行风冷的设备,特别是整流干式变压器、风电干式变压器所用的冷却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应用于干式变压器上的冷却风机的进风口均是采用两件铝合金材料拼成90°作为进风口挡板,用冲压设备在每件铝合金板上纵向冲压成条形孔进风。实际生成过程中由于工艺和材料的特性,铝合金材质的条形孔与孔之间一般需要余留4~5mm,以保证刚性和强度,但这样一来,余留部分占用了较大的面积,令进风空间相应减少,导致冷却风机的风量小,散热效果差。而风量大的冷却风机只能靠增大产品的体积来实现。造成无法满足狭小空间的整流干式变压器、风电干式变压器的散热要求,也加重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传统冷却风机的风叶安装也有不合理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热的效果。这些在整流干式变压器、风电干式变压器的应用中尤其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可适合空间狭小空间整流干式变压器、风电干式变压器所用的变压器冷却风机,从而使小体积、大风量的风机替代体积大的风机,大大节约了变压器的生产成本,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变压器冷却风机,包括有风轮,装于风轮两侧的固定连接板,电机固定于固定连接板上,通过轴套连接器驱动风轮,风轮的进风口处设有折成90°的进风口挡板,风轮的出风口处设有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挡板上形成有间距为2~2.5mm、均匀排布的多排长条孔,且在进风口挡板与防护网之间安装有切风导风板。进一步地,所述风轮的风叶固定板上有30~50道风叶槽,各风叶以35°~40°的倾角均匀分布在风叶槽上。所述的风轮下部设有一弧形的涡板。所述的进风口挡板、切风导风板、风轮、防护网、涡板均为不锈钢材质。
这样设计的构造,具有明显的优点:1、通过改进进风口挡板和安装切风导风板,可以缩小冷却风机的整机体积而增大出风量,占用空间小;2、风叶的倾角设计也增大了出风量,提高散热效率;3、涡板的设计可大大减少风噪,使风机运行时噪音低;4、整机刚性强度好,且不易锈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分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 2.电机固定连接板 3.接线端子 4.进风口挡板 5.电容器 6.轴套连接器 7.涡板 8.防护网 9.风叶 10.轴连接器 11.轴 12.风轮 13.长条孔 14.轴承固定连接板 15.切风导风板 16.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变压器冷却风机整体呈长方体,中央核心部件是风轮12,风轮12左右两侧设有电机固定连接板2和轴承固定连接板14,风轮12并分别通过轴套连接器6、轴连接器10、轴11与两固定连接板安装,电机1固定于电机固定连接板2上并通过轴套连接器6驱动风轮旋转。风轮12的进风口处设有折成90°的进风口挡板4,特别的设计是进风口挡板4上形成有间距为2~2.5mm、均匀排布的多排长条孔13,在风轮12的出风口处设有防护网8,防护网8为条状格栅,在防护网8的上方与进风口挡板4之间还安装有切风导风板15,防止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风量相互干扰。风轮12为圆筒形,风叶固定板上有40道风叶槽,各风叶9以35°~40°的倾角均匀分布在风叶槽上。在风轮12的下部正下方设有一圆弧形的涡板7,把风叶9旋转产生的风导向出风口的防护网8,起到降低风噪的作用。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1带动风轮12,由进风口挡板4进风,风通过涡板7导向和减噪后,由与风轮12平行的具有调节出风角度的切风导风板15相切产生冷却风量。本实施例的所有主要部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或材料制成,使整机具有极好的防腐蚀能力,同时不锈钢材料的加工性能尤其适合进风口挡板4的小间距长条孔13的加工成型。
当然,这里仅列举了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其它等同、类同的构造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江鹰,未经叶江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70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