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气线轨式轮胎成型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6529.1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7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付登科;张神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科玲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50 | 分类号: | B29D30/5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孙艳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线轨式 轮胎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线轨式轮胎成型筒,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轮胎外胎成型的充气线轨式轮胎成型筒。
背景技术
各种汽车轮胎外胎在生产过程中,用成型筒使胶环带、帘纱层以及三角胶相贴合,避免产生气隙,完成胚胎的成型工作。传统的轮胎成型筒包括:主轴、斜滑块座、导杆固定座、叶片固定座、滑块、拉杆以及导杆。
工作原理为:成型筒的主轴连接成型机,由成型机上的汽缸推动成型筒的拉杆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斜滑块座向右运动,间接推动叶片固定座沿导杆膨胀,达到所需膨胀周长,再在圆周上贴橡胶环带、帘纱层以及三角胶,并消除三者间的间隙,完成胚胎的成型;反之,成型机上的汽缸拉动拉杆,斜滑块座向左运动,拉动滑块,使叶片固定座沿导杆收缩,达到所需收缩周长,取出已成型的轮胎胚胎。
但在轮胎外胎成型过程中,往往有以下缺点:滑块在斜滑块固定座上滑动时,两者为面与面的接触摩擦,在运动过程中,两者容易磨损,不便于维修;叶片固定座在沿导杆膨胀或收缩时,其摩擦阻力大,且导杆与叶片固定座相接触部位容易磨损;另,主轴与成型机采用多颗螺丝固定连接,安装相当不便;拉杆与成型机上汽缸采用螺栓连接,存在松动隐患,且安装和拆卸都不方便;以上缺点会导致成型筒膨胀或收缩时周长及真圆度不准,所生产的轮胎胚胎存在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人工的耽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充气线轨式轮胎成型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线轨式轮胎成型筒,用于成型机中使轮胎外胎的胚胎成型,包括汽缸、设置于汽缸内腔的主轴、叶片固定座、连杆机构以及线轨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汽缸,另一端连接所述叶片固定座;所述线轨机构套设于所述主轴上,且连接所述叶片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固定座沿所述主轴轴向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汽缸对所述进气孔充气使汽缸沿所述主轴轴向来回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和套设于所述汽缸上的连杆固定座,所述连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固定座,另一端铰接所述叶片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线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轴上的线轨固定座和设置于所述线轨固定座上的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连接所述叶片固定座,所述叶片固定座沿所述直线导轨来回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沿所述主轴轴向成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线轨机构沿所述主轴轴向对称设置于所述叶片固定座的两侧,将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叶片固定座收纳于由所述线轨机构组成的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线轨固定座为圆盘状,所述直线导轨沿所述线轨固定座的径向均布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沿所述连杆固定座的径向均布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固定座的位置与所述直线导轨位置相对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叶片固定座与连杆固定座之间为大小连杆传动,接触面为轴与润滑无油衬套,摩擦阻力小;叶片固定座在沿直线导轨来回移动,实现膨胀收缩,叶片固定座本身没有与其它部件摩擦,完全由直线导轨的直线导轨与滑块在摩擦,阻力大大减小,也降低了磨损;摩擦阻力减小后,零件部寿命延长,成型筒工作稳定性好,即使磨损也只需更换衬套或直线导轨,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线轨式轮胎成型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线轨式轮胎成型筒的膨胀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线轨式轮胎成型筒的收缩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线轨式轮胎成型筒的爆炸图。
其中,1、汽缸,2、主轴,3、叶片固定座,4、连杆机构,41、连杆,42、连杆固定座,5、线轨机构,51、线轨固定座,52、直线导轨,6、限位柱,7、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科玲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科玲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65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梁四柱同步压药液压机
- 下一篇:一种挤塑机的PET专用铸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