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囊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6197.7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8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涿州市恒通达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27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囊藻 毒素 免疫 检测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检验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简称MC)是蓝藻产生的一类天然毒素。而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被微囊藻毒素(MC)污染的饮用水和水产品,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我国湖泊中有毒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毒素含量都很高,水产品中毒素水平可能也很高,而且,我国淡水水产品在水产品总量中的比例高达40%至50%,微囊藻毒素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蓝藻水华的频频发生,中国有很多湖泊和水系都面临微囊藻毒素泛滥问题.因此加强对微囊藻毒素药物的残留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外有关水中微囊藻毒素药物检测方法大都采用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但上述几种检测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价格昂贵,检测过程繁琐,不适合现场监控和大量样本筛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囊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其操作简便,检测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成本低,稳定性好,需要的技术含量不高,可进行一次连续多个样品中微囊藻毒素残留量的测定,减少了检测样本所需要的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囊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包括盒体和盒内的一块96孔的酶标板、9瓶试剂和放试剂的下凹瓶位,其特征在于:酶标板是采用96孔试剂板作为固相载体,在试剂盒微孔条上预包被鼠抗微囊藻的抗体检测板,所述的9瓶试剂分别为6瓶标准品溶液、1瓶微囊藻毒素酶标记物、1瓶显色液、1瓶终止液,所述试剂瓶都设有相应下凹瓶位。
进一步,所述盒体是硬纸盒,所述96孔的酶标板为聚苯乙烯酶标板,放置于真空铝箔袋内,所述标准品溶液均用白色帽的棕色玻璃瓶,酶标记物用蓝色标记的白色帽的白色半透明PE塑料瓶,显色液用棕色PE塑料瓶,终止液用黄色标记的白色帽的半透明白色PE塑料瓶,所述下凹瓶位由塑料泡沫制成。
进一步,所述酶标板是由外框支撑架及放置其上的可拆的12条酶标反应微孔条组成,每个可拆装酶标反应微孔条有8个反应孔,每个反应孔预包被鼠抗微囊藻毒素的单抗,所述标准品溶液试剂瓶的容量为2ml/瓶,酶标记物试剂瓶的容量为12ml,显色液试剂瓶的容量 为12ml,终止液试剂瓶的容量为12ml。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快速有效的检测出样品中微囊藻毒素残留量,并且操作简便易行。
附图说明
图l为本实用新型酶联板的侧面纵剖面图(长为8.55cm);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酶联板的侧面横剖面图(长为12. 8cm);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酶联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试剂瓶纵剖面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泡沫模具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盒体与固定泡沫模具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酶标反应微孔条(2)预包被鼠抗微囊藻毒素单抗(3)固定于酶标板的外框支撑架(1)上,酶标反应微孔条(2)可随要求拆卸;蓝色标记帽的半透明塑料试剂瓶(5)用于封装12ml微囊藻毒素酶标记物,棕色塑料试剂瓶(6)用于封装12ml显色液,黄色标记帽的白色半透明塑料试剂瓶(7)用于封装12ml终止液,白色帽的棕色玻璃试剂瓶(8)用于封装2ml/瓶的标准品溶液,泡沫塑料模具(9)有9个瓶位,放置位置依次为: 12ml酶标记物瓶位(10),12ml显色液瓶位(11),12ml终止液瓶位(12),6瓶2ml/瓶各种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瓶位(13),盒体为(14)是硬纸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涿州市恒通达科贸有限公司,未经涿州市恒通达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61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