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双电机控制器的电容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5620.1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6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乔新科;王仁军;徐性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5/00 | 分类号: | H02P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电机 控制器 电容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双电机控制器的电容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通过电机实现驱动,针对双电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一般由一个电机控制器控制一个电机的运行,电机控制器中电容是关键的电气元件,其通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IGBT)实现电机的控制。电容提供IGBT模块脉宽调制(PWM)过程中的脉动电流,承受相当大的脉动电流,稳定母线电压,保证IGBT模块正常工作而不受开关时产生的过电压影响,因此电容需具有一定的电容量,使得电容的体积较为庞大。因而针对双电机的电机控制器,其传统的电容连接结构为一个电容通过转接母排与一个IGBT模块连接,使得电机控制器体积成倍增加,提高了车载电机控制器在汽车内布局的难度及制作成本。尤其对于空间狭小的小型汽车,其缺点尤为突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双电机控制器的电容连接结构,本连接结构克服了传统电容连接方式的缺陷,有效减少了车载双电机控制器的体积,利于车载双电机控制器在汽车内的布局,降低了制作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车载双电机控制器的电容连接结构包括控制器箱体、电容和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所述控制器箱体内设有冷却水道,所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分别设于所述控制器箱体内的冷却水道上,所述电容设于所述控制器箱体内并分别通过铜排安装脚连接所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
进一步,上述电容位于所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之间。
进一步,上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分别设于所述冷却水道两侧,所述电容位于所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一侧。
由于本实用新型车载双电机控制器的电容连接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连接结构包括控制器箱体、电容和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所述控制器箱体内设有冷却水道,所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分别设于所述控制器箱体内的冷却水道上,所述电容设于所述控制器箱体内并分别通过铜排安装脚连接所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本连接结构克服了传统电容连接方式的缺陷,有效减少了车载双电机控制器的体积,利于车载双电机控制器在汽车内的布局,降低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双电机控制器的电容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连接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载双电机控制器的电容连接结构包括控制器箱体7、电容4和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1、6,所述控制器箱体7内设有冷却水道8,所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1、6分别设于所述控制器箱体7内的冷却水道8上,所述电容4设于所述控制器箱体7内并分别通过铜排安装脚3、5连接所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1、6,所述铜排安装脚3、5采用螺栓2紧固。
进一步,针对平铺式的控制器箱体,上述电容4位于所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1、6之间。
进一步,如图2所示,针对上下结构的控制器箱体,上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1、6分别设于所述冷却水道8两侧,所述电容4位于所述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1、6一侧。
本连接结构采用一个电容分别连接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实现对双电机的控制,其克服了传统一个电容连接一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缺陷,有效减少了控制器箱体的体积,降低了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成本,方便了电机控制器在汽车内的布局;同时电容由铜排安装脚直接连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无需由转接铜排连接,简化了电机控制器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56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藏在领带中的充气帽子
- 下一篇:一种降低连接应力的开槽连接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