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调轴承游隙的轮毂固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23550.6 | 申请日: | 2013-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2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潘业忻;方朝晖;明翔宇;王维彪;沈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永力泰车轴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B27/02 | 分类号: | B60B27/02;B60B37/1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冯勐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游隙 轮毂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车轴与轮毂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汽车中,例如半挂车,其轮毂与车轴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了两个背对背排列的圆锥滚子轴承,以承受双向轴向载荷。目前,此类轮毂固定结构中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通过轮毂的挡肩定位,轴承内圈通过轴头的轴肩和轴承锁紧螺母来紧固,轴承的轴向游隙靠控制轴承锁紧螺母的拧紧力矩及拧紧后的反松角度来控制。此结构的缺点是拧紧力矩的大小及反松角度较难确定,需要多次调整拧紧力矩和反松角度并检测轴向游隙才能达到要求。且维修不方便,用户在安装轴承锁紧螺母时的反松角度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因轴承游隙调整不当而降低轴承使用寿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调轴承游隙的轮毂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免调轴承游隙的轮毂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在轮毂内的两个背对背排列的圆锥滚子轴承,两个轴承的外圈分别通过轮毂的两侧挡肩定位,两个轴承的内圈分别通过轴头的轴肩以及轴承锁紧螺母定位,在轴头上套有隔套,隔套位于两轴承内圈之间,两轴承内圈顶靠在隔套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套的长度以及轮毂两挡肩的距离来保证轴承游隙,而隔套的长度以及轮毂两挡肩的距离,在加工隔套和轮毂的时候就已确定,因此在装配轮毂时只需将轴承锁紧螺母拧紧,就能保证轴承的轴向游隙,省去了人工调整锁紧螺母的拧紧力矩及拧紧后反松螺母的动作,操作方便,且有利于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调轴承游隙的轮毂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在轮毂1内的两个背对背排列的圆锥滚子轴承2、3。两轴承2、3的外圈4、5分别顶靠在轮毂1的两侧挡肩6、7上,通过两侧挡肩6、7定位。两轴承2、3的内圈8、9分别顶靠在轴头的轴肩10和轴承锁紧螺母11上,通过轴肩10和锁紧螺母11定位。在轴头上套有隔套12,隔套12位于两轴承内圈8、9之间,两轴承内圈8、9顶靠在隔套12的两端。
轮毂1的两侧挡肩6、7之间的距离为A,隔套12的长度为B,加工轮毂1和隔套12时,根据所需的轴承游隙来确定A、B的尺寸值及公差值。装配轴承时,只需将轴承锁紧螺母11拧紧,使两轴承的内圈8、9顶靠在隔套12的两端,就能保证装配后的两轴承2、3的游隙符合设计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在隔套12与轴承的内圈8、9之间设置垫圈,以弥补轮毂1和隔套12的加工误差。虽然增设垫圈会给轴承的装配带来一定的麻烦,但轴承的轴向游隙仍然无需依靠调整轴承锁紧螺母11的拧紧力矩及拧紧后的反松角度来控制,因此这样仍然是免调轴承游隙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永力泰车轴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永力泰车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35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