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2048.3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3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周福新;林文峰;陈志新;李建华;何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F21S8/00;F21V8/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5166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光板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CD)被大量的使用在电子产品上,例如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等,由于其重量轻、体积小、低电磁干扰以及功耗低等种种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中,已成为目前显示领域的主流。液晶显示器由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组成。
背光模块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备自发光的特性,因此必需藉由背光模块提供光线。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以及光源装置,根据其光源装置的位置不同背光模块分为侧入式和背入式两种类型。其中,侧入式背光模块的光源装置位于导光板的侧面,背入式背光模块的光源装置位于导光板的下方。
侧入式背光模块光源装置位于导光板的侧面,具有较薄的厚度,适合于显示装置的薄型化需求。但是,侧入式背光模块的亮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采用所述导光板制备的背光模块,亮度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
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
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水平面具有设定的倾角;
光源入射侧面,所述光源入射侧面与所述下表面的二面角为锐角,且与所述上表面垂直。
优选的,上述导光板中,所述倾角为0.59°-2.59°,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上述导光板中,所述导光板为聚碳酸脂导光板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
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光源入射面外的光源装置。
优选的,上述背光模块中,所述光源装置为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荧光管。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其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其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设置有设定的倾角。当光线经过下表面反射后入射到上表面时,光线在上表面具有较小的入射角,从而减小光效在上表面发生全反射的几率。光线在导光板中传播的距离越长,光线被导光板吸收越多。而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述导光板可以避免一部分光线发生全反射,减小了该部分光线在导光板中的传播距离,进而减小了光线的损耗。即本申请所述导光板对光的吸收较少,所以,采用所述导光板制备的背光模块具有较高的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背侧入式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导光板的切面图;
图5为图3中所示导光板中一种光线传播的光路图;
图6为图3中所示导光板中另一种光线传播的光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块的亮度较差。
参考图1,图1为现有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导光板11;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光源装置12。其中,所述光源装置12为位于导光板一侧的线光源。所述导光板11为平板结构,即所述导光板11形状为厚度较薄的立方体(如图2所示)。所述导光板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网点,所述网点用于实现漫反射。
在进行显示时,所述导光板11用于将线光源扩展为面光源。光线通过导光板11的上表面出射后向上传播,然后通过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在相应的电路控制对所述光线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图像显示工作。
发明人研究发现,入射导光板11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一部分光线会经过导光板11的上表面直接出射;一部分光线会经过导光板11的下表面反射后再经过导光板1的上表面出射;还有一部分光线还在导光板11内发生全发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2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婴儿推车
- 下一篇:一种大玻璃的安全运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