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可编程基站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1767.3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9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傅彬;路兆铭;温向明;王鲁晗;邵华;邓佳君;王刚;周诗雨;廖青;赵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通信 系统 可编程 基站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无线网络领域,特别是涉及到基于可编程软基站进行网络管理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用户数的爆炸式增长,无线流量呈指数增长,几乎每九个月无线流量的总量就会翻番。可用频谱越来越少,LTE的物理层频谱效率已经十分接近香农限了(20%),进一步的提高需要极高额的成本。随着软基站技术的提出,对于基站进行可编程控制成为可能,因而目前提出一种基于软基站的控制系统实现对现存网络资源的协调整合分配等具有现实意义,既符合无线网络特征,也符合未来无线网络发展趋势,有望成为未来无线网络的演进架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的瓶颈,从无线网络架构设计上提出一种可以实现上层编程控制的移动无线网络管理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套供开发者编程的上层编程接口,通过开放开发平台与控制器之间的协议对控制器输入相应指令,激活控制器中对应指令集实现对底层可编程软基站的软控制,从而达到移动无线网络资源的协调分配等,其中移动终端用户通过射频接入网络。
所述可编程软基站包括基带和中频部分,实现多种网络的切换与参数调整。
所述中间层控制器包括异构网络的移动新管理和基站间协同功能。
所述开放开发平台为业务层开发者提供无线网络资源管理的可编程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控制与数据分离,整个系统的中心是控制器,控制器可以通过指令快速方便的实现对底层网络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同时也包括异构网络的切换功能,同时数据与控制的分离在控制出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正常的通信。
2、上层开放开发平台为业务层开发者提供编程接口,实现开发者只专注于上层业务层面的开发,而不需要了解下层网络功能的实现,使得开发变得快速方便,有利于新的无线资源管理策略和新业务的开发。
3、控制器可以通过云服务器的方式实现,使得某一地区的控制中心位于一个云服务中心,可以降低能耗。
4、实现了不同无线接入方式之间的移动性和协作,对于用户来说真正实现了统一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可编程基站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层开放开发平台,2为中间层控制器,3为可编程软基站,4为各层之间的通信协议,5为移动手持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可编程基站控制系统,包含提供可编程接口的上层开放开发平台1、实施控制的控制器2、整合移动无线网络基带和中频的可编程软基站3以及移动手持终端5,同时还包括各层之间的通信协议4,所述通信协议实现各层之间的正常通信,保证指令的正常执行,所述开放开发平台1、控制器2、可编程软基站3通过网络互连。
所述移动手持终端5通过射频以及可编程软基站接入网络,享受网络服务。
所述控制器2通过各层之间的通信协议接收上层开放开发平台的参数执行相对应的指令对下层可编程软基站进行资源调整与分配。
采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可编程基站控制系统对移动无线网络进行网络切换与资源管理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的:
1、上层开放开发平台的开发者开发一个网络应用,通过可编程接口制定一套网络操作规则。
2、移动手持终端5的使用者在购买了相应的服务之后,在使用移动无线网络的过程中若触发了网络应用制定的网络规则,则会通过网络以及可编程软基站3、通信协议4返回相应参数到控制器2.
3、控制器2在接收到相应的参数后进行处理,然后通过通信协议4返回到上层应用。
4、上层开放开发平台1的应用接收参数并进行相应的逻辑处理,生成对应的网络调整对策,处理完毕后通过通信协议4发送到控制器2。
5、控制器2接收到调整策略后根据信令集生成指令序列,将网络调整策略部署到可编程软基站3上,实现上层应用的功能,满足移动手持终端5的应用需求。
上述步骤也可简化,即一些基本的网络资源管理功能可以直接由控制器进行处理,并不需要上层业务的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17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铜杆氧化装置
- 下一篇:用于检查纱线筒管上的纱线卷绕密度的质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