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连接器塑胶定位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1528.8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3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爱;汪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73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11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连接器 塑胶 定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ECU连接器系列,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连接器塑胶定位柱。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在发动机上应用汽车发动机控制单元(即engine control unit,简称ECU),在其它许多地方都可发现ECU的踪影。例如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系统、安全气囊系统、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随着轿车电子化自动化的提高,ECU将会日益增多,线路会日益复杂。汽车ECU连接器组件安装于汽车发动机控制单元(即engine control unit,简称ECU),一端与PCB板焊接连接,一端与线束端连接器对插连接,形成发动机内部电路回路,实现各电器部件间的信息传递,ECU的电压工作范围一般在6.5‑16V(内部关键处有稳压装置)、工作电流在0.015‑0.1A、工作温度在‑40℃~80℃。能承受1000Hz以下的振动,因此ECU损坏的概率非常小,在ECU中CPU是核心部分,它具有运算与控制的功能,发动机在运行时,它采集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的结果转变为控制信号,控制被控对象的工作。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是现代汽车中技术含量最高、利润空间最大的部件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汽车生产厂商及零部件供应商的高度重视。
为了简化电路和降低成本,汽车上多个ECU之间的信息传递就要采用一种称为多路复用通信网络技术,将整车的ECU形成一个网络系统,也就是CAN数据总线。而实现CAN数据总线的信号传递则需要连接器的辅助,从而使得连接器在ECU中的使用需求日趋增大,之前主要依赖进口国外的成熟产品,在结构、工艺等方面均受现有产品的约束,导致对注塑成型工艺、材料、公差配合精度等要求较高,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率低,报废率高等不足,影响产品的大规模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降低装配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大批量生产的汽车连接器塑胶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连接器塑胶定位柱,连接器由塑胶壳体和接触端子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柱设置在连接器的塑胶壳体中间,所述的定位柱呈圆柱体状。定位柱由在塑胶的二边改为在塑胶中间,增加了柱子的强度,形成对称,是产品外观更加美观。
所述的定位柱上设有用于导向和装配的四条槽。防止连接器在PCB上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汽车ECU(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器产品系列,该汽车连接器为Insert moulding组件,由塑胶壳体、接触端子两种零件组成。先将端子冲压成型,然后和塑胶moulding成型,形成连接器组件。该类汽车连接器组件通常被称为“Moulding件”,通过接触端子,一端与PCB板焊接连接,一端与线束的对应接器对插,实连现汽车发动机内部回路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汽车ECU(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器产品系列,该汽车连接器为Insert moulding组件,由塑胶壳体、接触端子两种零件组成。先将端子冲压成型,然后和塑胶moulding成型,形成连接器组件。该类汽车连接器组件通常被称为“Moulding件”,通过接触端子,一端与PCB板焊接连接,一端与线束的对应接器对插,实连现汽车发动机内部回路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塑料壳体的定位柱进行了优化改善,优化连接器在装配时的接触方式和防止连接器的晃动及移位等现象。从而实现降低装配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大批量生产。
图1为现有连接器塑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塑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连接器塑胶定位柱,连接器由塑胶壳体1和接触端子组成,该定位柱2设置在连接器的塑胶壳体1中间,所述的定位柱1呈圆柱体状。所述的定位柱上设有用于导向和装配的四条槽,防止连接器在PCB上的转动。
上述结构的改进在于:塑胶壳体上的定位柱由方角改变为圆角,方便插入PCB时的导向作用,在定位柱四周开槽,能很好的防止产品在PCB上的转动。
定位柱由在产品二边变为在产品中间,既增加了定位柱的强度,又增加了产品的外观,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1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