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岸桥横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1327.8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8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翁杰;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东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6/00 | 分类号: | B66C6/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3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岸桥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岸边集装箱起吊(岸桥)前后大梁的吊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岸桥前后大梁组件由于重量较大,大多采用分段吊装的方法,即,后大梁先吊到门框上,再进行机器房的吊装,最后吊装前大梁与后大梁在空中对接;或利用浮吊将前后大梁和机器房整体吊装到位。
在上述吊装方法中,前后大梁的空中对接极难操作,对接的质量很难有保证,而且高空作业很多,增加了危险性,同时工期也不易保证;前后大梁对接好后,利用浮吊将其组件整体吊装到位可以克服上述不利情况,但随着国内经济分发展,设备吊装的重量在不断增长,吊装高度要求也不断升高,内河码头已经无法满足大型浮吊的使用要求,部分沿海码头也不具备浮吊的使用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岸桥横梁结构,该起吊结构能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更多的内河码头使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岸桥横梁结构,包括两端支撑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上的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两端分别为海侧上横梁、陆侧上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侧上横梁端部上表面设置第一吊装结构,陆侧上横梁端部上表面设置第二吊装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吊装结构包括沿海侧上横梁端部纵向设置的第一吊耳、第二吊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吊装结构包括沿陆侧上横梁端部纵向设置的第三吊耳、第四吊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巧妙、合理,可以进行前后大梁组件整体吊装,有效减少高空作业,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2)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更多的码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向视图。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横梁本体1、海侧上横梁2、陆侧上横梁3、第一吊装结构4、第一吊耳4-1、第二吊耳4-2、第二吊装结构5、第三吊耳5-1、第四吊耳5-2、第一立柱6、第二立柱7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岸桥横梁结构,包括两端支撑于第一立柱6、第二立柱7上的横梁本体1,所述横梁本体1两端分别为海侧上横梁2、陆侧上横梁3,所述海侧上横梁2端部上表面设置第一吊装结构4,陆侧上横梁3端部上表面设置第二吊装结构5,在吊装过程中钢丝绳穿过上述第一吊装结构4、第二吊装结构5。
所述第一吊装结构4包括沿海侧上横梁2端部纵向设置的第一吊耳4-1、第二吊耳4-2。
所述第二吊装结构5包括沿陆侧上横梁3端部纵向设置的第三吊耳5-1、第四吊耳5-2。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了保证履带吊的最大额定吊重,减少作业半径,在岸桥海侧上横梁和陆侧上横梁外侧共四处安装总装吊耳,吊耳规格根据实际的吊重情况进行相应设计;前后大梁组件垂直于码头布置(码头宽度不足时,可平行码头布置待组件吊装前利用履带吊转向到总装位置 ),两台履带吊分别位于大梁组件的左右两侧;在上述准备工作都做好后,即可以开始利用履带吊将前后大梁组件吊起至超过门框立柱高度,然后将门框组件移位至前后大梁组件下方,再将前后大梁组件放置到位,即完成整个吊装过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巧妙、合理,可以进行前后大梁组件整体吊装,有效减少高空作业,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2)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更多的码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东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东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13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