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加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1113.0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3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雷雨成;宋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电动汽车 续航 能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加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是下一代绿色环保汽车,它具有绿色环保、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方便的优点,因此,正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下一代汽车,各汽车制造商为此投入大量的经费,但由于受电池容量和充电条件的影响,其续驶里程受到较大的限制,不适合于长途旅行,而仅作为一个短途和市内代步的工具。
在现有条件下,电池的容量是固定的,其一次充电可行驶的里程也是固定的,因此,如果目的地的距离大于一次充电的里程,电动车就必须在中途充电,且电池的充电时间长,而中途充电必须有电源,而电源不可能像燃油车一样可以随车携带,同时由于电动车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其充电站的数量不可能像加油站那样遍布世界各地。因此,一旦出现电量不足,而又无充电电源时,只能抛锚等待救援,同时,即使携带了备用电池,由于没有考虑更换的便捷性问题,现有的电动车电池的更换问题,是解决电动汽车市场化的关键。就目前而言,利用市电电源充电是电动车最快最经济及最有效的充电手段,如果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出现电量不足时,能够通过其它手段为电池临时充电,以便获得足够的电量使其能行进到有市电的场所或快充站得到充电,是电动车能否打开市场以及为消费者所接受的关键,也是电动汽车能否得到普及的关键。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时间长,且由于受到电池的容量制约,续航能力短,不能满足长途、长时间使用的技术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增加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包括电动汽车,还包括外挂电源装置,所述电动汽车与所述外挂电源装置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外挂电源装置可随所述电动汽车运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拖拽装置和线束组,所述拖拽装置分别与所述电动汽车与所述外挂电源装置连接,所述线束组分别与所述电动汽车与所述外挂电源装置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拖拽装置分别与所述电动汽车与所述外挂电源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线束组分别与所述电动汽车与所述外挂电源装置可拆卸电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在电动汽车上增加外挂电源装置的形式,使外挂电源装置与电动汽车一起行驶,从而增加了电池容量,达到增加续航的目的,同时,此外挂电源装置在使用中可以对电动汽车本身的电池组进行充电,相当于加快了电池的充电时间;
2、本实用新型的外挂电源装置可以方便在电动汽车上进行拆装,在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范围内可以不使用此外挂电源装置,从而增加了电动汽车的使用灵活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增加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包括电动汽车4和外挂电源装置1,电动汽车4与外挂电源装置1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外挂电源装置1可随电动汽车4运动。
连接装置包括拖拽装置3和线束组2,拖拽装置3分别与电动汽车4与外挂电源装置1连接,线束组2分别与电动汽车4与外挂电源装置1电路连接。
使用时,外挂电源装置1通过拖拽装置3与电动汽车4机械连接,通过线束组与电动汽车4电路连接。电动汽车4拖拽着外挂电源装置行驶,外挂电源提供给电动汽车4电力,使电动汽车4行驶并为电动汽车4的电池组充电。为了方便使用,拖拽装置分别与电动汽车与外挂电源装置可拆卸连接,线束组分别与电动汽车与外挂电源装置可拆卸电路连接。当外挂电源装置1的电能耗尽,将外挂电源装置1的拖拽装置分离,并用充满电的外挂电源装置进行置换,达到增加电动车续航能力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外挂电源装置可以方便在电动汽车上进行拆装,在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范围内可以不使用此外挂装置,还增加了电动汽车的使用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利用在电动汽车上增加外挂电源装置的形式,使外挂电源装置与电动汽车一起行驶,从而增加了电池容量,达到增加续航的目的,同时,此外挂电源装置在使用中可以对电动汽车本身的电池组进行充电,相当于加快了电池的充电时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1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