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讯伺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9649.9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2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维;林全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7/00 | 分类号: | H04M7/00;H04L12/6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伺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通讯伺服装置,尤指一种可与因特网、室内电话、行动电话及网络电话连结,以作为通讯相关使用,而使多个使用者共享同一通讯伺服装置,且不需另外添加其它通讯设备,进而达到易于安装、降低设置成本、增进通讯效率、节省通话费用以及减少浪费资源的功效。
背景技术
一般目前已用的办公室中仍是使用传统电话作为联络讯息的主要沟通方式。
虽然,在某些状况下可由计算机Skype、MSN等网络电话来进行沟通,且网络电话费用可较传统电话节省,但是亦无法全面取代传统电话,因为一般网络电话是以被动(Pull call)方式随时查询是否有外部电话进来,导致计算机服务器于使用时因随时查询而产生资源浪费,使得电话服务质量与办公效率较差,更会增加办公室通话费用;况且以一般网络电话而言,一部网络电话通常就需要有一个IP地址,所以常会占用服务器资源,而较不适用于大型企业,虽然目前可以利用网络地址转译器来解决前述问题,但是该网络地址转译器需要另外进行加装,因此,不但设置程序较为繁杂,更会有额外费用增加;故,导致已用传统电话或是网络电话较无法符合实际使用时所需。
有鉴于此,本案设计人特针对前述已用实用新型问题深入探讨,并藉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实用新型,藉以改善已用的种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伺服装置,其可与因特网、室内电话、行动电话及网络电话连结,以作为通讯相关使用,而使多个使用者共享同一通讯伺服装置,且不需另外添加其它通讯设备,进而达到易于安装、降低设置成本、增进通讯效率、节省通话费用以及减少浪费资源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讯伺服装置包括有:
一处理单元;
一射频单元,与处理单元连接;
一网络地址转换单元,与处理单元连接;
一连接单元,与处理单元连接;以及
一显示单元,与处理单元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射频单元、网络地址转换单元、连接单元及显示单元与一壳体相互结合。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射频单元及网络地址转换单元设置于壳体中,而该连接单元与显示单元则分别设于壳体两端面。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为单芯片、晶圆或逻辑电路,且该处理单元更进一步包含有设于壳体一面上的重置键。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射频单元为802.11的通讯协议,且该射频单元更进一步包含有设于壳体外侧的天线。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包含有分别设于壳体一端面的RJ45连接器、网络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显示单元包含有多数设于壳体另一端面的发光二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射频单元及连接单元与室内电话、因特网、行动电话及网络电话连结,且以电源连接器与外部电源连接,由显示单元显示出联机状态,当室内电话、因特网、行动电话及网络电话拨入时透过处理单元与网络地址转换单元接通进行通话,以作为通讯相关使用,而使多个室内电话、因特网、行动电话及网络电话使用者可共享同一个通讯伺服装置,且不需另外添加其它通讯设备,进而达到易于安装、降低设置成本、增进通讯效率、节省通话费用以及减少浪费资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视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组件标号对照:
处理单元1;
重置键11;
射频单元2;
天线21;
网络地址转换单元3;
连接单元4;
RJ45连接器41;
网络连接器42;
电源连接器43;
显示单元5;
壳体6;
室内电话70;
因特网71;
行动电话72;
网络电话7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96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