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图袋注塑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18564.9 | 申请日: | 2013-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1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辉;姬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图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门饰板上的地图袋进行注塑的地图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背装式门饰板上地图袋开口角度一般介于25°~35°之间,按照传统的模具设计方式,动模与定模之间的碰穿角度也在25°~35°之间。如图1所示:地图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动模2、定模1与动模2之间的碰穿面3,形成于定模1与动模2之间的地图袋4以及在定模1和动模2边缘上的分模线5,其中该动模2与定模1在碰穿面3处形成一碰穿角A,该结构碰穿面3沿产品外观面,碰穿面较大,分模线5很难控制在0.05mm,其一般达0.2mm,从而使产品上容易产生飞边,导致产品有外观缺陷,手摸上去会有刮手感觉;并且该模具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模具在加热等作用下,模具产生一定的结构变形与位置蠕变,模具没有一定的结构保证分模线处配合,从而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减小碰穿角度和分模线的地图袋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地图袋注塑模具,其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动模平台,所述定模上设置有定模平台,所述动模平台与所述定模平台之间形成的碰穿角小于25°。
优选地,所述动模平台的长度为2-5mm,所述定模平台的长度为2-5mm。
优选地,所述动模平台与所述定模平台之间形成的碰穿角为10°。
优选地,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之间的分模线的厚度小于0.05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定模上设置定模平台、在动模上设置动模平台,来减小动模与定模之间的夹角,即减小两者之间的碰穿角度,该碰穿角度可以降低至10°,还能够将分模线控制在0.05mm之内,从而使得产品有很好的手感,并解决了产品飞边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分模线刮手的问题,并能够防止模具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图袋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图袋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地图袋注塑模具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定模;2—动模;3—碰穿面;4—地图袋;5—分模线;6—动模平台;7—定模平台;A—碰穿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图袋注塑模具,其包括定模1和动模2,该动模2上设置有动模平台6,定模1上设置有定模平台7,动模平台6与定模平台7之间形成的碰穿角A小于25°。该地图袋注塑模具主要适用于汽车门饰板上地图袋进行注塑的注塑模具,其包括定模1、动模2、形成于定模1与动模2之间的地图袋4、动模2与定模1相接触的碰触面3,该碰触棉3与地图袋4的开口相重合,为了尽量减小动模2与定模1之间的碰触角A,即减小碰触面3的倾斜角度,也即是减小地图袋4的开口角度,在定模1上与碰触面3相接的部位设置一向下延伸的定模平台7,在动模2上与碰触面3相接的部位设置一向上延伸的动模平台6,由于设置了该动模平台6和定模平台7,从而降低 了碰触面3沿垂直方向的高度,即减小了碰触角A,使碰触角A小于25°。并使得位于定模1和动模2边缘处的分模线5变细,并且能更好的锁模,解决了飞边问题,使得产品具有很好的手感,还可以防止模具变形。
较佳地,动模平台6的长度为2-5mm,定模平台7的长度为2-5mm。动模平台6与定模平台7之间形成的碰穿角A为10°。动模2与定模1之间的分模线的厚度小于0.05mm。
通过在动模2上增加2-5mm的动模平台6及在定模1上增加2~5mm的定模平台7,这样既能减小模具碰穿角度,其碰穿角A最小能减小到10°,且能够将分模线5控制在0.05mm以内,解决了飞边问题,使得产品具有很好的手感,还可以防止模具变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85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制动钳用矩形圈冷流道模具
- 下一篇:模具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