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心抽油杆掺水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8352.0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2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蔺学亮;程燕;王介花;李红艳;田才宣;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蔺学亮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51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抽油杆掺水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油田采油井用的地面装置,是一种空心抽油杆掺水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抽油井生产中,有的抽油井含蜡量高,在抽油管的上部容易析出结附在油管内壁或抽油杆上,造成油流通道堵塞,抽油杆下行受阻,不得不定期清蜡。目前清蜡一般采用向空心抽油杆内注入热水,热水经空心抽油杆向下从联通孔流出,再经空心抽油杆与油管的环形空间向上流出,使热水在循环过程中对管杆表面上的蜡加热融化并被热水流携带出来,从而将折出的蜡清除。用向空心抽油杆内注入热水时,需将输入热水的高压胶管与抽油杆柱最上端连接,目前的连接方式是用一个零件连接,不能调整方向,连接后高压胶管在抽油机驴头下部不顺畅,产生缠绕,有时与抽油机驴头脱挂,影响使用,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空心抽油杆掺水连接装置,连接口可以旋转,方便与高压胶管连接,增加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压帽、上密封圈、壳体、胶管连接口、下密封圈、主体,主体上有侧向联通槽,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安装在主体上,上密封圈处于侧向联通槽之上,下密封圈处于侧向联通槽之下,壳体套装在主体上,壳体的下端面处在主体的台肩上,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密封壳体与主体之间的间隙,壳体的侧面安装胶管连接口,胶管连接口通过侧向联通槽与主体内部相通,压帽的内螺纹与主体上部外螺纹连接,压帽的外径大于壳体的内径,主体下部有与空心光杆配套的连接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壳体可以在主体上旋转,壳体上的胶管连接口可以方便的调节到高压胶管方向,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与高压胶管和空心光杆连接后高压胶管在抽油机驴头下部很顺畅,不会产生缠绕,不会与抽油机驴头碰挂,油井生产时可靠性高,油井能正常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注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
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压帽1、上密封圈2、壳体3、胶管连接口4、下密封圈6、主体7,主体7上有侧向联通槽5,上密封圈2、下密封圈6安装在主体7上,上密封圈2处于侧向联通槽5之上,下密封圈6处于侧向联通槽5之下,壳体3套装在主体7上,壳体3的下端面处在主体7的台肩上,可以对壳体3限位,上密封圈2、下密封圈6密封壳体3与主体7之间的间隙,壳体3的侧面安装胶管连接口4,本实用新型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胶管连接口4通过侧向联通槽5与主体7内部相通,压帽1的内螺纹与主体7上部外螺纹连接,压帽1的外径大于壳体3的内径,使壳体3在轴向上不能移动,主体7下部有与空心光杆配套的连接螺纹。
使用时主体7下部与空心光杆连接,旋转壳体3,使胶管连接口4对准胶管,然后紧固压帽1。掺入水经胶管连接口4进入主体7后向下流动,在上密封圈2、下密封圈6的作用下不会向外漏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蔺学亮,未经蔺学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8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接搜索方法
- 下一篇:利用电磁线圈的熔渣含量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