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式导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8270.6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景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导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式导热结构。
背景技术
均温板,作为一种散热和传热介质,广泛地应用于散热装置中,然而,现有的均温板其一般为单一的板体结构,其散热和热传导的能力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将导热管与均温板相结合的立体式导热结构,从而提高了单一均温板结构的散热及热传导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体式导热结构,用于散热装置中起散热和热传导的作用,包括均温板,所述均温板包括具有凹腔的底板座、扣合于所述底板座之上的板盖、设于所述底板座凹腔内的第一毛细组织及填充于所述底板座凹腔内的工作流体,所述底板座与所述板盖的结合面处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气管,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板盖之上的至少一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内腔与所述底板座的凹腔连通。
具体地,所述导热管的内壁覆设有第二毛细组织。
具体地,所述板盖上开设有供所述导热管穿设的管孔。
更具体地,沿所述管孔的边缘凸设有管套。
具体地,所述导热管设置有六个,所述六个导热管呈两排均布于所述板盖之上。
具体地,所述板盖上与所述底板座的凹腔相对的面上覆设有第三毛细组织。
具体地,所述气管设于所述均温板的角位处。
具体地,所述导热管一端口与所述底板座的凹腔连通,另一端口为封闭端。
具体地,所述底板座上与所述板盖贴合的面上凸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底板座的角位处。
更具体地,所述板盖的角位处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匹配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式导热结构,其通过设置多个导热管与均温板结合,且导热管的内壁亦覆设有毛细组织,设于均温板内的工作流体可通过该导热管蒸发回流,从而在空间上拓展了单一均温板散热及传热的功能,因而与单一均温板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式导热结构其散热和传热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导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导热结构爆炸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热管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导热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板座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式导热结构,用于在散热装置中起散热和热传导的作用,包括均温板1,均温板1包括具有凹腔的底板座11、扣合于底板座11之上的板盖12、设于底板座11凹腔内的第一毛细组织13及填充于底板座凹腔内的工作流体(图未示),底板座11与板盖12的结合面处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气管14,板盖12上连接有至少一用于与外部部件连接及导热的导热管2,导热管2的内腔与底板座的凹腔连通。第一毛细组织13可采用烧结体、网格体、碳纤维及石墨或上述物质的混合体制成,工作流体可采用乙醇、蒸馏水等沸点较低的液体,这样比较容易蒸发冷凝,从而可较快的进行吸热和散热;导热管2不仅起着散热和传热的作用,还用于与外部其它部件连接,例如与散热鳍片构成的散热鳍片组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式导热结构,其通过设置导热管与均温板结合,低沸点的工作流体从均温板上吸取热量而蒸发,蒸汽进入导热管,进而冷凝散热,从而进一步地在空间上拓展了均温板的散热与传热的功能结构,提高了其散热及传热的能力。
导热管2的内壁覆设有第二毛细组织21,第二毛细组织21的材料可选择与第一毛细组织13相同的材料制成,第二毛细组织21与导热管2的内壁接触热阻小,毛细力强,便于工作流体及时回流至均温板内腔,从而形成吸热蒸发,冷凝散热的循环散热。
导热管2一端口与底板座11的凹腔连通,另一端口为封闭端,其内腔与底板座11的内腔共同构成一整体真空腔室。
板盖12上开设有供导热管2穿设的管孔120,导热管2通过管孔120与底板座11连通。
板盖12上与底板座11的凹腔相对的面上覆设有第三毛细组织(图未示),从而整个均温板的内腔的内壁均覆设有毛细组织,形成一个较大的蒸发冷凝面,蒸汽于均温板及导热管的内腔的中空位置流动,冷凝后的工作流体通过覆于内壁上的毛细组织回流,工作流体不断的吸热蒸发,蒸汽不断的冷凝散热,从而使得散热及传热可不断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景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景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82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