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具耐磨带的生产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8117.3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6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白雪明;曹育红;马伟光;白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隆石油钻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94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生产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钻具耐磨带的生产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钻具的耐磨性能,要在钻具上焊接一段耐磨带。耐磨带磨损后,还要对耐磨带进行修复。耐磨带焊机采用固定在生产场地生产的设备比较普遍,而且系统装置配套比较完善。但是在作业现场,则生产和修复用的系统装置比较简陋,而且不便于运输和拆装,不仅效率低,还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或者系统装置零散,不便于现场生产操作和管理,产量和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装运输、功能齐全、既适用于移动场所、又适用于固定场所、装置占用空间少的钻具耐磨带的生产修复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钻具耐磨带的生产修复装置,其包括:
集装箱,箱内设有两块隔板,将箱体分隔成左室、中室和右室;
焊机和除尘机构,分别固定在集装箱的中室内,除尘机构与焊机配套安装在焊机的近旁;
加热炉,固定安装在焊机的左侧,或活动设置在集装箱的中室内并可移动至室外;
修磨机,安装在集装箱的左室内;
两组折叠式移动导轨,分别安装在集装箱的底座边缘,其中一组对应于修磨机设置在修磨机的前方,另一组对应于焊机设置在焊机的前方;
两套旋转支撑机构,活动设置在集装箱的左室或中室内并可架设在移动导轨上移动至室外;
组合式台架,活动设置在集装箱的右室内并可移动至室外组合成两组支撑台架;
两套加重钻杆旋转支撑机构,其中一套对应于修磨机设置在修磨机的后方,另一套对应于焊机设置在焊机的后方;
电动葫芦,对应于两组折叠式移动导轨安装在集装箱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1、采用集装箱可以将所有的设备零部件全部的安置或放置在一个箱体内,节省设备占用空间,便于设备的安装和搬运;
2、修磨机与焊机分隔安置,防止修磨灰尘对设备的影响,也便于灰尘的收集处理;
3、导轨具有折叠的功能,通过销轴的连接,可以简便的固定在集装箱的一侧位置,既便于运输,又便于现场的铺设和设备要求精度的调整;
4、通过电动葫芦可以简便的将导轨折叠固定,既安全可靠又可以节省大型设备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钻具耐磨带的生产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钻具耐磨带的生产修复装置的导轨放置(收复)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钻具耐磨带的生产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工作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钻具耐磨带的生产修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的钻具耐磨带的生产修复装置,包括集装箱1、焊机2和除尘机构3、加热炉4、修磨机5、两组折叠式移动导轨9、两套旋转支撑机构6和7、组合式台架11、两套加重钻杆旋转支撑机构8和电动葫芦10。
集装箱1内设有两块隔板,将箱体分隔成左室、中室和右室。其中,左室和中室的前部连通,形成电动葫芦的通道。在集装箱1的两端和前面分别设有门(未图示出来)。
焊机2和除尘机构3分别固定在集装箱的中室内,除尘机构与焊机配套安装在焊机的近旁。
加热炉4固定安装在焊机2的左侧,或活动设置在集装箱的中室内并可移动至室外。
修磨机5安装在集装箱的左室内。
两组折叠式移动导轨9分别安装在集装箱的底座边缘,其中一组对应于修磨机5设置在修磨机的前方,另一组对应于焊机2设置在焊机的前方。
两套旋转支撑机构6和7活动设置在集装箱的左室或中室内并可架设在移动导轨9上移动至室外。
组合式台架11活动设置在集装箱的右室内并可移动至室外组合成两组支撑台架。在组合式台架11上设有用于使钻具轴向移动的轴向滚动机构12。
两套加重钻杆旋转支撑机构8中,一套对应于修磨机5设置在修磨机的后方,另一套对应于焊机2设置在焊机的后方。
电动葫芦10对应于两组折叠式移动导轨9安装在集装箱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在各旋转支撑机构和加重钻杆旋转支撑机构上都设有用于使钻具径向旋转的径向滚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钻具耐磨带的生产修复装置的工作过程原理可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1)装置安装调整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隆石油钻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隆石油钻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8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锁舌套片簧铆合机
- 下一篇:蓄电池自动下槽压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