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锭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7962.9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4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晚伟;胡艾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剑涛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00 | 分类号: | B22D3/00;B22D7/06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岳亚苏 |
地址: | 408000 重庆市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锭。
背景技术
通常原材料铝是通过铸造成锭的形式,再将铝锭堆叠,用塑料袋或钢带打包后交付给客户,而一般运输过程中,由于打包带的具有一定的韧性,在运输颠簸过程中,打包带自身伸缩变形,导致铝锭之间产生错位移动,运输和搬动过程中铝锭极易滑落,不仅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还会因为铝锭的丢失或者掉落损坏使得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袋打包后不易错位滑落的铝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锭,包括铝锭体,其特征在于:铝锭体上一纵向侧面上设置凸出铝锭体表面的凸起,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置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凸起的顶面与凹槽的底面分别与其所在的侧面平行。
当铝锭重叠包装时,铝锭上的凸起和另一铝锭上的凹槽于正反交叉纵向并排时互相卡合,使得铝锭之间不易错位滑动,从而增加了铝锭包装运输后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铝锭上设置能相互卡合的凸起和凹槽,打包时,铝锭正反交叉纵向并排通过凸起与凹槽卡合限位,不会由于打包带的拉伸变形而产生错位移动,提高了铝锭包装运输的安全性,也保证了包装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铝锭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铝锭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铝锭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铝锭三个正反交叉纵向并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3具体说明如下:一种铝锭,包括铝锭体1,通常铝锭体为长条形的长方体或梯形体,如图1所示,铝锭体1一纵向侧面上设置凸出铝锭体1表面的凸起2,即铝锭体1长度方向上一侧面上设置凸起2,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置与凸起2相匹配的凹槽3,凸起2的顶面与凹槽3的底面分别与其所在的侧面平行。打包后,打包时,铝锭正反交叉纵向并排,通过凸起2与凹槽3卡合限位,使得铝锭间不易发生错位滑动,增加了打包后铝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铝锭体1为等腰梯形台状。梯形台即上下两面平行且为长方形,四个侧面都是梯形;等腰梯形台即四个梯形均为等腰梯形。铝锭体采用这样的形状设计,可使得浇铸铝锭时铝锭易于脱模,因为通常铝锭是通过熔炼铸模而成,模具设计为梯形台,面积大的一面为出模具一面,这样铝锭较易脱出;而铝锭体1为等腰梯形台即可以使得铝锭体正反交叉纵向并排时,铝锭体1之间接触更紧密不易错位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的凸起2设置于纵向侧面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即在铝锭体1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设置凸起2。通常在打包时,是将铝锭按长度方向并排,如图4所示,若凸起2设置于铝锭体1长度方向的端部,当该端部侧的打包带发生拉伸变形时,凸起2与凹槽3分离仍会造成铝锭间产生滑动,而将凸起2和凹槽3设置于铝锭体1长边的中心处,就能避免上述现象产生,从而其固定效果最好。
进一步的,所述的铝锭体1长度方向上,与凸起2所在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设置固定捆绑绳索或钢带的卡槽4。即在铝锭体1未设置凸起2或凹槽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设置卡槽4。铝锭打包时,通常用绳索或者钢带对其进行捆绑固定,由于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绳索或钢带拉伸变形,使得捆绑变松,若铝锭体1与绳索或钢带接触一侧为平面,则绳索或钢带与铝锭之间易产生脱落现象,造成安全隐患;而在铝锭体1上设置卡槽4,即用于绳索或钢带捆绑的凹槽,则能有效避免上述现象产生。
所述的卡槽4的槽方向与铝锭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其个数大于等于2,且在铝锭体1的轴向上等距分布。也就是说卡槽4沿与铝锭体1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这样,用绳索或钢带沿铝锭体1横向进行捆绑,打包后的铝锭会更加稳固,铝锭不易散开;其个数大于等于2,且在铝锭体1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也就是说在捆绑时,可以用多条绳索捆绑,绳索之间的间隔是均匀的,这可以使得打包后铝锭的更加稳定,不易滑动。
所述的卡槽4沿铝锭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打包时,除了在铝锭横向捆绑绳索外,在其长度方向也会用绳索捆绑,在铝锭体1轴向设置卡槽4可以进一步使得打包后的铝锭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剑涛铝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剑涛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79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