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理采煤面瓦斯的高位钻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7130.7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5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郭厚亮;许木芹;张伟;张云虎;赵志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35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采煤 瓦斯 高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瓦斯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治理采煤工作面瓦斯的高位钻场。
背景技术
在我国,煤矿井下的工作面采煤方法绝大部分是采用壁式采煤工作面,壁式采煤工作面采用的通风系统绝大部分是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风系统在煤矿井下生产中作用相当明显,从生产上讲具有生产系统简单、高产、高效、简便易行的作用,从通风系统安全上讲具有风流稳定,漏风少的独特优越性,因此 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风系统的布置是煤矿井下主要的布置方法;而这种工作面反向通风系统壁式采煤工作面的最大缺点是,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即刮板输送机机尾瓦斯积聚)。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大大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严重地威胁着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是采煤工作面重大隐患,也是重大危险源,是长期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难题,至今全国乃至全世界尚未真正解决的世界性煤矿重大难题,传统的抽取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通常采用高位抽放巷进行,但是采用高位抽放巷方式抽取瓦斯,存在成本高,瓦斯抽取量小,且在抽放采空区会有很多铁制品存在,容易互相摩擦产生火焰导致危险大,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治理采煤面瓦斯的高位钻场结构,以解决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风系统导致的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采用常规高位抽放巷方式抽取瓦斯,存在成本高,瓦斯抽取量小,且在抽放采空区会有很多铁制品存在,容易互相摩擦产生火焰导致危险大,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治理采煤面瓦斯的高位钻场结构,它包括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高位钻场与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的垂直距离为20-25米, 高位钻场包括6个钻孔,高位钻场的6个钻孔与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的水平距离均不大于25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位钻场内钻孔进行瓦斯抽放,取代传统的高位抽放巷进行瓦斯抽放,减少了进入采空区的铁制品,有效杜绝采空区摩擦火焰的产生,具有抽放浓度高,抽放瓦斯量大,治理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风系统导致的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采用常规高位抽放巷方式抽取瓦斯,存在成本高,瓦斯抽取量小,且在抽放采空区会有很多铁制品存在,容易互相摩擦产生火焰导致危险大,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位置示意图。
实施例:
一种治理采煤面瓦斯的高位钻场结构,它包括采煤工作面回风巷1,高位钻场2与采煤工作面回风巷1的垂直距离为20-25米, 高位钻场2包括6个钻孔,高位钻场2的6个钻孔与采煤工作面回风巷1的水平距离均不大于25米。
高位钻场2的6个钻孔之间的距离为600-700mm,深度为80-90米,直径为200-215mm。
高位钻场2的其中4个钻孔位置与采煤工作面回风巷1的水平距离为18-20米,其中一个钻孔位置与采煤工作面回风巷1的水平距离为18-20米,最后一个钻孔位置与采煤工作面回风巷1的水平距离为25米。
钻孔位置避开应力集中区,尽量不做在岩性较好,坚固性系数较大的区域。钻孔倾角为正1-3度,便于钻孔排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71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