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6633.2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3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罗干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特别系指一种可增加插拔力及正负极端使用寿命之电源连接器。
习知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528237号,请参阅图1所示,为习知电源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习知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第一导电端子2及第二导电端子3,该第一导电端子2及该第二导电端子3系分别设于该绝缘本体1内,每一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3具有可与一对接电源连接器(图未示)相接触之复数对接部4、5,其中第一导电端子2之对接部4均匀分布于第一圆周面上且向内弯折延伸而形成,第二导电端子3之对接部5均匀分布于第二圆周面上且向外弯折延伸而形成,第一圆周面系位于第二圆周面的外围,因该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3之弹性对接部4、5系内外双层且均匀分布,可提供对接电源连接器以平衡之支撑力,确保电力传输之稳定性。
虽习知电源连接器具有以上之优点,但,因对接电源连接器系插设于该第一导电端子2及该第二导电端子3间,且该对接电源连接器之插拔力系由该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3所提供,故于长时间插拔下,该等对接部会产生磨耗,导致电源连接器之使用寿命下降,是以,习知电源连接器实有待加以改善之空间。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使可减少对接电源连接器与导电端子间的磨耗,相对增加电源连接器之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源连接器,系可用以与一对接电源连接器相组设,其系包含有: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收容腔及延伸至该收容腔内之一管状本体,该绝缘本体系具有一内侧壁,该管状本体系具有一外侧壁。复数导电端子,系分别伸设于该收容腔及该管状本体内,且位于该收容腔内其中之一导电端子系设于该管状本体之外侧壁,另一导电端子则设于该绝缘本体之内侧壁。一非电性传导之弹性夹持体,系包含有一主体部及由该主体部一体间隔延伸设置之复数个弹性夹持部,该主体部系与该绝缘本体相限位,且该等弹性夹持部系伸设至该收容腔内,用以夹持该对接电源连接器。
包含有一金属遮蔽壳体,其系组设于该绝缘本体外。位于该绝缘本体内侧壁之该导电端子与该金属遮蔽壳体系相接触。
位于绝缘本体内侧壁之该导电端子系为负极端子,位于该管状本体外侧壁之该导电端子系为正极端子,位于该管状本体内之该导电端子系为讯号端子。该绝缘本体更包含有由其外侧面延伸至该收容腔之一第一收容槽与复数限位槽,该管状本体之外侧壁更沿其轴心方向延伸形成有与收容腔相通之一第二收容槽,而位于该收容腔内其中之一导电端子系由该第一收容槽伸入至该收容腔内,另一导电端子则系由该第二收容槽伸入至该收容腔内,同时,该等弹性夹持部系由该等限位槽穿入至该收容腔内。
本实用新型可透过该等弹性夹持部与该对接电源连接器相抵接,以提供夹持力,而相对可减少该等导电端子与该对接电源连接器间的接触磨耗,进而增加电源连接器之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例之详细说明并参考图式俾得以更深入了解。
图1为习知电源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之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之组合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之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之前视图。
符号说明】
[习知]
1 绝缘本体 2 第一导电端子
3 第二导电端子 4、5 对接部
[本实用新型]
10 绝缘本体 11 收容腔
12 管状本体 13 内侧壁
14 外侧壁 15 第一收容槽
16 限位槽 17 第二收容槽
16 限位槽 17 第二收容槽
20 导电端子 21 接触
22 焊接部 30 弹性夹持体
31 主体部 32 弹性夹持部
40 后盖 50 金属遮蔽壳体
请参阅图2、3、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之组合立体图、分解立体图及前视图;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系可用以与一对接电源连接器(图未示)相组设,其系包含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66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