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6417.8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0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严宪政;林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1R24/58;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音频 插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尤指一种该插头能由音频插孔中取得电源或信号,且勿须拔出亦不影响电子产品的声音由喇叭正常输出。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及通讯科技的迅速发展,3C电子产品已变得普及化,尤其移动电话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装置之一,且业者为了提升使用者更佳的使用便利性及实用性,各种功能的新款手机不断推陈出新,例如:智能型手机已成为市场主流,且其包罗万象的应用程序,更是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次者,图1所示是现有一种耳机及其3.5mm音频捅头的外观图,利用该音频插头10可插入该手机11的耳机孔(音频插孔)12来使用,而该音频插头10的主要功能是在传输音频信号。图2所示为苹果公司(Apple Inc)所申请的US Patent No.7,912,501B2专利案,其揭示一种Audio I/OHeadset Plug,该插头400包括由绝缘环405隔开的四个信号传导区(Signal Conducting Regions),如图2中1~4数字所标示,插头400可为3.5mm插头,其中信号传导区2~4的外径即为Ψ3.5mm,视捅头400连接至那一型耳机或头戴式耳机系统,各信号传导区可用于不同信号传导目的,图2附表揭示各信号传导区对于不同系统的信号传导功能。例如:对于非立体耳机,信号传导区1可用于单一喇叭,信号传导区2及3可作为接地(GND),而信号传导区4可用于麦克风(Mic)。此外,对于不同耳机系统,其插头的信号传导区功能亦不同,例如立体声耳机其信号传导区1、2分别为左、右声道,至于头载式耳机则信号传导区3、4皆作为接地(GND)。而前揭Apple Inc的US Patent No.7,912,501 B2专利案,其主要在提供一种插头及其侦测电路(Plug Detection Circuitry)。
但查,上揭现有的音频插头10或400,其由数个金属杆件配合三个绝缘环405穿套所组成的实心构造,其主要功能如图1B所示,捅入音频插孔12内,使该信号传导区1~4分别与音频插孔12内预定位置的第一~第四端子121~124形成电性连接及导通,依其耳机系统取得对应的信号。然,如此一来,该手机11的声音(包括来电声响)会经该信号传导区传至外部的耳机或麦克风,所以不会由其喇叭13发出,形成静音,也就是说,如果耳机的音频插头10没有拔出音频插孔12,当有来电时,虽可听到来电声响,但按下接听键后,声音讯号即传送到耳机孔(音频插孔)12,不会由其喇叭13发出声音。此外,该音频插头10为实心,内部无空间可供运用,也就是仅能由音频插孔12取得音频信号,除此之外,无法作为其它用途。
是以,如何克服现有音频插头的问题点,进而增加其使用效能,乃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当插头插置在音频插孔时,只要转动一预定角度即可形成ON/OFF的切换效果,完全不影响电子产品的声音由喇叭正常输出,可避免影响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功能,借此,该插头可以长久置于插孔内,勿须经常插拔具有使用便捷,且可当防尘盖使用,增加电子产品或手机的使用寿命;该音频插头的外观尺寸符合国际的外径Ψ2.5mm、3.5mm或6.5mm等标准规格,可插入对应的音频插孔内,并与插孔内预定位置的端子形成接触,且该插头内部可设成中空体,供预定的电子元件装设,使该插头可以衍生除了传递音频信号以外的其它多样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管体,由导电材质所构成,该中空管体的前段为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一导电部,而该中空管体的后段设成与该第一导电部绝缘的第一绝缘部,且令该中空管体的整个外径仍维持预定音频捅头的标准规格,且前方形成一第一开口,后方形成一第二开口;一头部,由绝缘材料所构成,其前段部外形符合预定音插头规格的锥型颈状体,而后段部具备一可嵌入该第一开口的筒状结合部,使其相互衔接组合,并使前段部凸伸于该中空管体前侧,且该头部前段部中间设有一轴向间隙,可供一导电的锥型颈状板体嵌入结合,以使该头部至少一侧表面形成一第二导电部,使该头部除该第二导电部外,其余表面形成一第二绝缘部,且借由该筒状结合部,使该第二导电部与该中空管体的第一导电部形成绝缘;以及一电子元件,具备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且该第一、二电极分别耦接于该第二导电部及第一导电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6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汽车发电机噪声试验台
- 下一篇:一种实用型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