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及其耳壳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14118.0 | 申请日: | 2013-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7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彭兆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兆钦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愿洁;彭家恩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入耳 耳机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结构。
背景技术
入耳式耳机,又名耳道式耳机、入耳式耳塞、或者入耳式监听器(即IEM的英文全称:In-Ear-Monitor),是一种用在人体听觉器官内部的耳机,根据其设计,会在使用时会密封住使用者的耳道。
入耳式耳机在普通耳机的基础上,以胶质塞头插入耳道内,获得更好的密闭性,极大的增加了耳机的表现效果。这种密封性大体上提供了多种功能:(1)降低外界噪音对音乐的干扰。(2)提供的一个封闭的环境,大大减少了漏音。从实用角度来说在嘈杂的环境下,可以用比较低的音量不受影响的欣赏音乐。(3)可加大低频的质感和量感。(4)可增加对音乐细节的表现。这些耳机的导管将会与耳套相连插入耳道的前半区,从而创造一种密封的听力环境。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结构以及包括这种耳壳结构的入耳式耳机。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包括:
耳壳主体,其具有头部和与头部一体成型的尾部,所述头部具有用于安装发声单元的腔体,所述尾部上设有贯通的、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穿线通道;
以及喇叭盖,所述喇叭盖的一侧面扣合在耳壳主体的头部上,另一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耳套的安装部。
在所述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耳壳主体为一体成型的纳米陶瓷耳壳主体,所述喇叭盖为一体成型的纳米陶瓷喇叭盖。
在所述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耳壳主体的尾部上穿线通道的形状为三角形。
在所述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具有一个用于使耳套卡住的凹陷部。
在所述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穿线筒,所述穿线筒内部设有通孔,其一端连接在耳壳主体的尾部上,所述通孔的形状为三角形。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
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装在所述耳壳主体的腔体内,并由所述喇叭盖盖住;
连接发声单元的线材,所述线材从耳壳主体的穿线通道中穿出;
以及耳套,所述耳套套设在喇叭盖上的安装部上。
在所述入耳式耳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耳套为硅胶耳套。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中,耳壳内腔体充足,适配各种1006真铜环高中档喇叭,可以随心所意调试出让人满意的音韵。并且音质清纯悦耳,可长时间听音乐不会出现头晕头胀或头痛不适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的一种实施例中耳壳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耳壳主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的一种实施例中喇叭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述喇叭盖结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3,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壳结构,该耳壳包括耳壳主体1以及喇叭盖2。
请一并参考图4、5,该耳壳主体1具有头部11和与头部11一体成型的尾部12,该头部11具有用于安装发声单元的腔体111,而尾部12上设有贯通的、与腔体111连通的穿线通道121,用于连接发声单元的线材穿过。
该喇叭盖2的一侧面扣合在耳壳主体1的头部11上,另一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耳套的安装部。
请参考图6、7,该喇叭盖2的一侧面上设有凸起的一圈凸板,该凸板可与耳壳主体1上腔体111的内侧壁相配合,使喇叭盖2扣合固定在耳壳主体1上。而耳壳主体1上另一相对设置的侧面上设置安装部,该安装部具有一个用于使耳套卡住的凹陷部21,该凹陷部21方便耳套的安装和拆卸,可便于使用者更换耳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兆钦,未经彭兆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41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