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膜拉伸用风循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13656.8 | 申请日: | 2013-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4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殷振胜;李瑞林;孟庆锐;韩向前;陈继朝;郅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55/02 | 分类号: | B29C55/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拉伸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线拉伸用风循环装置,具体的说就是涉及一种为薄膜拉伸定型提供具有特定温度的循环风的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薄膜必须在特定的稳定温度下进行拉伸及定型,目的是使薄膜实现均匀拉伸定型,提高薄膜质量以及强度等。
薄膜在拉伸时,为保证薄膜拉伸均匀,需先对薄膜进行加热,目前常用的加热装置为风循环装置。风循环装置采用空气换热器加热风,利用热风同时对薄膜上下表面进行加热。静压箱上设有温控探头,通过对蒸汽流量的控制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再通过调风阀的控制,实现风的均匀性,从而保证温度的均匀性,使薄膜表面温差<±1.5℃。然而现有风循环装置存在以下不足:风机、风机涡壳及连通风机涡壳的风道均置于装置壳体的外部,一方面热量损失较多,另一方面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拉伸用风循环装置。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薄膜拉伸用风循环装置,包括离心风机、风机外壳、电动机、空气换热器与静压箱,电动机带动离心风机运转,静压箱置于壳体中,离心风机与风机外壳也均置于壳体中,风机外壳包括上下两个入风口与多个出风口,空气换热器安装在上入风口或下入风口处,出风口连通静压箱。
优选的,所述静压箱设置八个,分上下两排设置;相应的所述风机外壳包括八个出风口。
优选的,在出风口与静压箱之间设置有调风阀。
优选的,所述离心风机采用悬臂结构,所述电动机为三相异步变频电动机,电动机与离心风机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优选的,在静压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
优选的,在静压箱的上部或下部设置有两层孔板。
优选的,所述空气换热器为翅片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改造风机外壳,将其与所有风道内置于壳体中,从而无需对风道进行保温,热量损失少,且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出风均匀,温差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薄膜拉伸用风循环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静压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薄膜拉伸用风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离心风机,2-风机外壳,3-三相异步变频电动机,4-翅片式空气换热器,5-静压箱,6-壳体,7-调风阀,8-隔板,9-孔板一,10-孔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薄膜拉伸用风循环装置,包括离心风机1、风机外壳2、三相异步变频电动机3、翅片式空气换热器4与静压箱5,离心风机1、风机外壳2与静压箱5均内置于壳体6中。离心风机1采用悬臂结构,其转轴穿过壳体6的侧壁,离心风机1与三相异步变频电动机3之间通过皮带传动。风机外壳2包括上下两个入风口与八个出风口,整体呈矩形结构,翅片式空气换热器4安装在下入风口处,出风口连通静压箱5。静压箱5也设置八个,分上下两排设置,每排设置4个,静压箱5与风机外壳2的出风口一一对应连通。在出风口与静压箱之间设置有调风阀7。静压箱5设置有前后两个进风口,在静压箱5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8,在静压箱5的上部或下部设置有两层孔板,分别为孔板一9与孔板二10,孔板一9与孔板二10的开孔面积不同。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三相异步变频电机3通过皮带传动带动置于壳体6内部的离心风机1转动,离心风机1带动循环风从上下两个入风口进入风机外壳2,途中经过翅片式空气换热器4加热,然后进入风机叶轮内部,经风机叶轮旋转搅拌使热风混合均匀,经风机离心作用将热风分别送入上下共八个调风阀7内,通过调节调风阀开启大小,使八个调风阀7出风量达到一致,从而保证进入上下八个静压箱5的风量一致。热风进入静压箱5后,先后经过两层孔板使热风进一步混合,然后垂直吹到正在拉伸的薄膜上下表面,使薄膜表面温度均匀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36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