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3648.3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7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邓福明;杨月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福明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D04B15/8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针织 双向 编织 控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针织横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控制机构设置在三角底板上,一般由单个或多个编织系统组成。以下是现用机型的编织控制机构。
两个编织系统组成的编织机构设置,见图1和图2。该编织控制机构设置为两个编织系统,可单个或两个编织系统同时参与编织。挺针三角102和移圈三角101是以杠杆的形式实现一上一下的联动方式。成圈时,挺针三角102打下,移圈三角101提起,挺针三角102对挺针片111下针踵作用,使织针进入成圈工作。移圈时,三角动作则相反,移圈三角101打下,对挺针片111上针踵作用,挺针三角102提起,使织针进入移圈及接受线圈工作。移圈、集圈编织还要推片组107的配合。推片组对113工位针(弹簧针)起作用,107为可动推片组,108不编织压板,使推片于三个不同的位置。是完成同一横列中编织三种状态的关键。所以该控制机构虽具备三针道技术及双向移圈的编织功能,但结构过于复杂,三角底板的尺寸较大,以致安装三角底板的机头也相应增大,最后导致机头在往返运转过程中回转距过大,降低编织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包括三角底板,所述三角底板的上端中部设有接针三角、集针三角和移圈三角,所述三角底板的中部设有选针片上轨迹三角,所述三角底板的下端设有选针三角,所述选针三角与所述选针片上轨迹三角之间间隔设有多个选针器,所述选针三角下端间隔设有多个抬针三角,所述选针三角的上端间隔设有多个锥形突起,所述集圈三角的两侧分别设有起针挺针复合三角,所述集圈三角与所述移圈三角联动,所述接针三角与所述集圈三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一种改进,所述起针挺针复合三角的一侧面为斜面。中间挺针片经起针挺针复合三角的斜面上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一种改进,所述接针三角的横切面呈锥形。便于中间挺针片沿接针三角的斜面上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一种改进,所述选针器为4个,分别为第一选针器、第二选针器第三选针器和第四选针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一种改进,所述抬针三角为4个,分别为第一抬针三角、第二抬针三角、第三抬针三角和第四抬针三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一种改进,所述锥形突起为4个,分别为第一锥形突起、第二锥形突起、第三锥形突起和第四锥形突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脑对选针器发出指令,选针器选定由抬针三角抬起的选针片,选针片通过选针三角的锥形突起的斜面上升,推动与其对应的中间挺针片并进入其过渡性走针道。未被选针器选中的选针片将被压入针床针槽,与之对应的织针及中间挺针片则不参加工作,织针则沿零位线滑过,机头前后三角底板上的编织控制机构则对应于以上的动作,一移一接。至此,完成了机头从右向左运行的双向移圈的编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大大减少了三角底板和机头的尺寸,同时又符合针织行业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脑横机三针道及双向移圈编织控制机构。
图2是现有电脑横机的针织复合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3所示,一种电脑针织横机双向移圈编织控制结构,包括三角底板1,三角底板1的上端中部设有接针三角7、集针三角6和移圈三角3,三角底板1的中部设有选针片上轨迹三角12,三角底板1的下端设有选针三角13,选针三角13与选针片上轨迹三角12之间间隔设有多个选针器,选针三角13下端间隔设有多个抬针三角14,选针三角13的上端间隔设有多个锥形突起,集圈三角6的两侧分别设有起针挺针复合三角5-1和5-2,集圈三角6与移圈三角3联动,接针三角7与集圈三角6连接。
其中,起针挺针复合三角5-1和5-2的一侧面为斜面。中间挺针片22经起针挺针复合三角5-1的斜面上升。
接针三角7的横切面呈锥形。便于中间挺针片22沿接针三角7的斜面上升。
选针器为4个,分别为第一选针器16-1、第二选针器16-2第三选针器16-3和第四选针器1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福明,未经邓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36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针机抬压脚机构
- 下一篇:一种含断油槽的信克盘